第(3/3)页 老头又沉默了片刻,忽然说道:“想去那就去吧,如果我现在不是六十,还是四十。我就跟你一起走。” …… …… 杨二喜从厢柜里取出一把保养极好的黄杨木弓。 然后他把磨到锋利反光的草叉扛到肩上,妻子把一根沉重的腊猪腿,系在草叉另一头,又问道:“要不要再系一壶酒。” 唐国乡间的媳妇,通常便是这种性情,见实在不能改变,便沉默接受。然后开始认真地替自已的男人打理。 杨二喜说道:“这是要打仗哩,喝酒违反军纪。” 妻子把新酿的酒放下,心想又不是什么正经军人,哪里有什么军纪? 两个孩子这时候跑回了家,小些的弟弟跑的气喘吁吁。满脸通红,想要说些什么。却说不出来,大些的姐姐看着杨二喜,生气地说道:“爹,公学的漆还没刷完,教习先生很不高兴,你是想让我们读不成书,都像你一样么?” 如果是平时,听着女儿这般说话,杨二喜肯定会发一通脾气,然后老老实实提着漆桶去公学把剩下的活儿干完,但今天他却只是憨憨地笑了笑。 “告诉先生,说我回来一定把漆刷完。” 杨二喜又望向父亲,说道:“爹,我走了。” 老头点点头,说道:“路上小心。” 杨二喜在妻子脸上狠狠亲了口,很是响亮。 两个孩子大概看多了这种画面,并不吃惊,只是好奇别的事情。 儿子睁大眼睛问道:“爹,你要去哪里?” 杨二喜说道:“去东边。” 女儿问道:“爹,你要去做什么。” 杨二喜说道:“去打仗哩。” 女儿兴奋地说道:“爹,一定要打赢啊。” “当然会打赢。” 杨二喜嘿嘿一笑,背着弓箭,扛着草叉,出门而去。 …… …… (我真的很喜欢这章啊,写的时候,总感觉耳边,有很清脆的童声在问,你要去做什么,沉嗡的男声说,去打仗哩,这种感觉真好。写的有些高兴,所以唠两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