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4 两个存菊堂?-《大清话事人》
            
            
            
                
    第(1/3)页
    李郁熬了一夜,写出了一本《练兵指南》。
    当然了,书名只是放在心里,没敢写在封皮上。
    “淮生,从今天开始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林淮生就这样成了堂口的教头,负责监督所有人的训练事宜。
    清晨,所有人听到锣声后起床。
    每天上午训练1个时辰,跑步和举重。
    下午再训练1个时辰,打拳和刀盾配合。
    这是李郁在权衡了练兵效果和官府忌惮后,做出的相对稳健的决定。
    ……
    召集了所有人,宣布了命令后。
    没有人提出异议,这是個好兆头。
    跑步的时候,也要排好队列,绕着围墙,纵队慢跑。
    清月村的汉子,明显体力更胜一筹。
    他们习惯不穿鞋,光着脚板健步如飞。
    而原堂口的弟兄们,就吃力多了。
    范京是最惨的一个,落在队伍后面好大一截,上气不接下气。
    李郁犹豫了一下,没有给他特权。
    返身回到了屋内,给蒸汽机铲了一簸箕煤块。
    然后挑选了一根长1米的铁棒,固定在铣床承载杆的夹具上。
    调整好参数距离,快速回转的刀头和铁棒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被切削掉落的铁屑丝,在地面铺了薄薄一层。
    一炷香的功夫,截图为圆形的枪管坯件就算完工了。
    然后固定在钻床上,对准刀头。
    蒸汽动力通过一系列齿轮,刀头开始快速旋转起来。
    李郁操作着刀头前进,钻孔!
    隔一会,就要把刀头拉出来,降降温。
    系统奖励的这一套机床,并不是现代化的数控三轴机床。
    而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水平。
    对匠人的技术有较大要求。
    ……
    缺少合格的工业润滑油,只能靠降低工作强度来延长寿命。
    1米长的枪管,属于这台钻床加工的极限了。
    足足半个时辰,终于获得了一根成品枪管。
    李郁拿到院中,对着阳光观察。
    枪管内部光滑无毛糙,外侧亦然。
    再拿到锯床固定好,两端各锯掉几公分,确保两侧截面光滑。
    李郁把一支火绳枪拆了,作为参照。
    扳机,护圈,联动杠杆,火药池,火药池盖,照猫画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改进。
    在车床上一个个加工出来,再打磨掉毛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