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 回苏之前,挑乱福建的局势-《大清话事人》
            
            
            
                
    第(1/3)页
    一圈看下来,
    李郁反而最不放心客家。
    不是整体,而是局部。
    受惠的那部分村寨肯定拥护吴廷。
    但是,
    没有受惠的那些客家人心思就难讲了。
    粤西(广府)和粤东(潮汕)也不是人人受惠,但是那部分人掀不起大浪,他们被受惠的同族压制了。
    因为,
    他们都居住在平原,互相之间联系紧密,来往频繁。
    而粤北是山区,
    这就意味着客家村寨之间的联系其实不是那么的紧密。
    如果,
    有一部分村寨秘密筹备大事的话,是可以瞒住很久的。
    ……
    不过,
    即使发生了,在没有外部干涉的情况下,其规模和烈度也可控。
    参谋本部那帮绍兴书生都是个中高手。
    他们递交了一份秘密分析,
    指出,
    粤北客家纵使有事,亦不足虑。但需警惕清廷福建官府介入搞事。
    吴国爱背后捣鼓,
    所以,
    也害怕别人捣鼓自己。
    巧了,
    清廷也很擅长捣鼓,从老奴起家就不停捣鼓,地理上最靠近辽东的蒙古草原深受其害。
    黄教、高丽贷、梅事、晋商、分区放牧、下辈子投好胎~
    把草原折腾的奄奄一息。
    但是,蒙古人嘴笨。
    他有苦说不出~
    ……
    历史就是这么的黑色幽默。
    最喜欢捣鼓别人的帝国,往往也最害怕被别人捣鼓。
    因为,
    能够看透全盘的那一小撮精英们心里很清楚:
    苍穹之下,尘埃之上,哪家帝国都经不起捣鼓。
    都是出来混的,
    谁踏马的没弱点?
    谁踏马的没点陈年旧伤?
    谁踏马的经得住反复折腾?
    所以,
    一旦发现有人在背后捣鼓自己,赶紧找出来,全杀掉!
    ……
    李郁下令,在梅关布置了一个步兵连。
    一旦有事,
    可迅速切断两省通道,阻止粮食流通。
    同时,
    下旨要求:
    (广东)饶平县、大浦县、镇平县、平远县~
    (江西)长宁县、会昌县、瑞金县、石城县、广昌县、新城县、泸溪县、铅山县、上饶县~
    (浙江)乐清县、青田县、丽水县、宣平县、遂昌县~
    还有吴军实控的仙霞关。
    所有驻军以及县衙,严格查禁(流入福建)粮食走私!
    50斤以上,当场格杀。
    50石以上,必须严查背后关系。
    500石以上,追究相关文武责任,同时报至自己案前。
    悬赏征求举报线索!
    缴获所得的一半(封顶50石),归举报人所有。
    ……
    其实,
    吴国一直在和福建做生意。
    王亶望把本省的木材、桐油、茶叶卖给吴国,又从吴国购买粮食、武器、还有各类日用品。
    李郁的意思是,
    粮食生意只能通过官方渠道,禁绝走私。
    每个月,
    卖给王亶望的粮食数额是经过精确计算的。
    狗喂的太饱,
    容易向主人龇牙。
    吴国外销的粮食能够保证老王的麾下基本盘不会饿死人,不出乱子。
    但是,
    不包括漳州泉州,施、黄两家的地盘。
    ……
    福建最大的弱点——极度缺粮。
    平原仅占全省面积的10%,多分布在沿海。
    占90%的山地,除了红薯其他什么都难种~
    本省(不包含大员)每年出产的粮食,最多也就喂饱三分之一的百姓。
    李郁打算用粮食这根绳索,套住福建的脖子。
    争霸天下,
    福建就老实蹲在一旁,打打鱼看看风景。
    千万别生出不该有的心思,下山搅局。
    ……
    李郁在用一双无形的手拨动局势,
    严控流入福建的粮食,希冀挑起施、黄、王之间的战争。
    这3家中,黄家最缺粮食。
    如今,
    福建水师已一分为二。
    靖海侯系经营泉州,被迫向王亶望示好,私下溢价购买“吴国的外销版”武器。
    而兵力更多的海澄公系经历了东印度公司舰队的打击,实力大损。
    两派,神奇的出现了实力均衡。
    谁也吃不掉谁,只能疯狂备战。
    海澄公一系(漳州府、泉州南部)日益缺粮,最终很有可能会盯上孤悬海外的大员岛。
    大员岛南部粮食产量过剩。
    可那是靖海侯施家的地盘。
    ……
    只有总督王亶望,
    得意洋洋的和下属和士绅们说:
    是他!
    在这乱世,辗转腾挪,苦心积虑,喂饱了闽北和闽西的父老乡亲。
    离了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