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完蛋!陛下这是要白嫖我!》


    第(2/3)页

    此时,报社里的新入职记者们纷纷好奇地探头张望。林小风察觉到气氛有些压抑,为了缓解紧张情绪,他提议晚上一起去看北廊广场上演的新剧,边看边聊。李德贤担忧地问:“你若离开,报社的事情谁来主持?很多板块都是你亲自执笔的。”林小风轻松回应:“让他们加班就是了,不过报社的同事们最近都很辛苦,饮食和休息都不太好。如花!如花!”随着林小风的呼唤,一位老嬷嬷匆忙从楼梯上赶来,林小风指示她:“从今天开始,报社中午必须供应鸡蛋汤,要熬得浓稠,多加蔬菜,少放蛋,以免上火。”

    ·······························································································

    舞台之上,北廊广场熙熙攘攘的人潮犹如江海翻涌,市民们对这类戏剧的热情犹如炽热的火焰,幸福的氛围四散弥漫,使得京城的生活色彩斑斓,热闹非凡。

    “哥哥!为何你不能娶我呢?”女子梨花带雨,泣不成声,她哀婉诉说,“我俩虽一直以兄妹相待,小娟从未有过逾矩之想,但如今我的清白之身已被你看尽,若再言兄妹之情,你必须娶我,否则我宁愿赴黄泉也不苟活!”

    “可是我身为宦官,此事实难从命!”男子面露苦楚,极力劝解,“就算我是个阉人,也不能因此就断定我不能成婚吧?”

    “阉人与否并不重要!即便是太监也能娶妻延续血脉!”女子咬牙坚持,眼神中透露出不屈的决心。

    “小娟!不要再说了!”男子悲痛欲绝。

    台下,林小风端坐在贵宾席上,面色沉郁如千年寒潭,他静静观看着台上激烈的表演,心中揣测,这出戏码大概源自阳曲县的文化输出。周志伟这个人,虽顶着读书人的名号,却将各种俗套狗血的情节——诸如绝症、车祸、伦理纷争——统统混杂编排进剧中,短短半场演出就囊括了世间所有悲剧元素,叫人看了眉头紧锁,不禁为之惋惜。

    李德贤同样表现出不适,喟然叹道:“林兄,今晚这出剧目委实算不得高雅之作,比起脍炙人口的《白蛇传》,可谓是天地之别。”林小风无奈地摇了摇头,提议道:“往后必须要下令更换剧目,提倡演出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的作品,比如爱国爱家题材,每部剧至少要连续演上三个月以上再考虑更换。若再沉迷于这类低俗剧情,我恐怕又要遭到弹劾。”

    李德贤关切地问起林小风何时归来,林小风答道:“归期难定,也许是一年半载,也许三年五载,唯有等到粮荒彻底解决,或许那时便是我重返京城之时。”

    李德贤愤愤不平,誓要在报纸上继续揭发弊端,力争一次性解决粮荒问题,以便林小风不必远赴长江。林小风却淡然以对:“此事到此为止,过犹不及,我们已经两次触及底线。报纸的公信力弥足珍贵,若再肆意损耗,恐怕整个报社都将风雨飘摇。”

    林小风坦诚地表示自己被贬谪乃是不可避免之事,但他坚信凭借陛下的恩典和自己的努力,或许不久就能重归京城。当李德贤问及筹集的粮食对于救灾能起到多大作用时,林小风摇头惋惜:“这只是杯水车薪,单靠捐赠难以挽救全局,解决粮荒的根本在于陛下。”

    林小风神情严肃,说出一剂药方:“只需要陛下一句话,下诏令长江府以北、汾河府、卢云府等地整顿府衙、大力修建寺庙、推动大兴土木,并鼓励民间富户举办宴乐活动、新建宅邸,这样一来,灾情自然能得到缓解。”

    李德贤听后震惊不已:“这种方法绝无可能实行,父皇绝不会颁布这样的诏书,而且在灾荒时期采取这种措施,天下人一定会强烈反对。”林小风坚持道:“然而,只要陛下下定决心,总有办法解决问题。民间确实存在不少粮食储备,新兴贵族崛起,大户人家常常储备多年粮食,更有足够的财力购买粮食。通过推动建筑活动和奢侈风气,可以让富户闲置的资金流动起来,进而让百姓能够填饱肚子。”

    李德贤沉思许久,终于领悟到:“原来这就是以工代赈的策略!之前林兄曾经跟我提起过。”林小风点头确认:“没错,朝廷中的老臣对此都心知肚明,但是这种方法违背了世俗道德观念,需要顶住舆论压力。因此,陛下需要连下三道诏书,确保地方官员对此深信不疑,避免他们在执行过程中反复请示,耽误时机。”

    李德贤困惑地问道:“为何至今没有人采取这样的方法?为何没有人深入思考这种策略?”林小风解释道:“民间的确有大量的余粮,特别是在太平盛世,新贵层出不穷,囤积粮食、购买余粮的现象十分普遍。推动建设和发展娱乐产业,可以使富户的死钱变成活水,财富得以流通,百姓自然能够吃饱饭。但这种方法需要时间去转变观念,借助报纸的力量,或许可以逐步推广开来。”

    林小风将目光重新投向舞台,不再言语。此时,舞台上正上演一幕高潮部分,林小风瞥见台上太监的表演过于夸张,不禁哑然失笑,心中暗骂周志伟编写的剧本太过离谱。他决定将周志伟一同带到长江,不能再让他糟蹋阳曲县的文艺事业。

    当舞台剧接近尾声时,林小风看到李德贤还在沉思,便温言安慰:“殿下不必过于忧虑,人力有时而穷,尽心尽力便能问心无愧。”

    李德贤坚毅地做出了决定:“我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奏父皇,详细陈述此事。如果一次不成,那就再上,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林小风感激地回应:“殿下您的用心,臣感激不尽。虽然我认为上奏未必马上见效,但不妨一试,或许陛下会为此感到欣慰。等我从长江返回,定会给殿下带上当地的土特产。”

    李德贤整理思绪,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舞台上:“暂且放下此事,先看完这出戏再说。”台上的男女主角再次紧紧相拥,女子深情表白:“兄长,你说过没有陛下的赐婚,太监不能娶妻,我会去向陛下请旨,如果陛下不同意,我宁愿抗旨!”

    李德贤听着剧中越来越离奇的情节,眼角禁不住抽搐,这出戏的荒诞不经让他哭笑不得。尽管如此,他知道在现实的世界里,他们需要面对的问题远比戏剧复杂得多。

    ···············································

    归家之刻,夕阳斜照,林府内肴馔满桌,琳琅满目,静候林小风共进晚餐。林桃花,那俏丽灵巧的丫鬟,一瞥见主人踏门而入,便迅速趋前,接过主人肩头负重,待触及那柄熠熠生辉的宝剑时,不由得脱口而出:“哎呀,此剑瑰丽非凡,公子是从何处得来的宝贝啊?”林小风淡然一笑,吩咐道:“暂且将物件放在一旁,待用过晚膳后再细细讲述。”于是,他安稳落座于餐桌之上。

    尹佳妗,那位聪慧体贴的女伴,素来善解人意,只见她目光流转,洞察一切,立即起身言道:“我去盛饭来!”近来贴身伺候林小风,早已谙熟家仆之道,举止间透出一种自然流露的娴雅。虽然林府财力并非丰厚,却颇讲究生活质量,每日膳食精细考究,使家中上下均感到满足与宽慰。白昼里,林桃花带领众丫鬟料理家务,井井有条;尹佳妗则常伴左右,或是穿街走巷采购物品,或是游玩消遣,日子过得恬静悠闲,纵然偶尔心生迷惘,倒也乐在其中。

    待众人各自舀满米饭,围坐一起享用时,大家细嚼慢品,唯独谢洪信如饿狼扑食,捧着大碗大快朵颐。林小风因白天观剧心境欠佳,胃口略显寡淡,搁下筷子,默默注视着大家吃饭。林桃花留意到他的异样,关切地问道:“公子为何停箸不食?今日的菜肴不合口味吗?”尹佳妗听闻此言,心中暗自紧张,深知今日膳食由自己亲手操办。

    林小风强压心中的不悦,调整了片刻情绪,然后郑重宣布了一件大事:“我即将远赴他乡,行程已经安排妥当,只带谢洪信和卢思南两人随行,其余人等应回到阳曲老家,不必在此久留。”此言一出,众人立刻停止咀嚼,聚精会神地听着,唯有谢洪信仍在狂吞猛咽,仿佛不管前方何方天地,只要跟着林小风,自有他的位置。

    林桃花一听,双眼瞪圆,急切追问:“公子要去哪里?我可以一同前往吗?”林小风轻轻摆手制止:“你应该回到县中去。”林桃花听罢,脸上顿时现出失望与忧伤。林小风坦诚相告:“近日我遭贬谪,被任命为长江巡监,限期一个月内赴任,所以才决定如此安排,谢洪信和卢思南随我共同赴任,其他人则回归阳曲。”

    林桃花在失落之余,猜测道:“公子这次遭到贬黜,想来定是因为报馆的事情触怒了皇上。”又补充:“公子平日行事谨慎,极少惹是生非,此次报馆的行为,恐怕已触动不少权贵的神经,引来众多不满。”林小风苦笑回应:“此事非我本愿,却不得不承担其后果。”

    随后,林小风转身步入内室,不多时拿出一封信扔在桌上,愤然道:“项协宏等人办事不力,未能按时返回县中,若还是一贯恣意妄为,待他们回来,定要严惩不贷,甚至可能示众以儆效尤!”谢洪信含糊答应着。林桃花打开信函阅读,惊愕不已:“他们竟然又犯下抢劫之事,吕跃峰竟然也牵涉其中?”林小风愤怒地说:“正是由于他们的胡作非为,迫使我此刻不得不匆匆启程。他们勾结邪教势力,倘若粮荒问题处理不当,很可能引发民变。胆敢与官府对抗,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为了防止灾祸蔓延至阳曲县,我必须亲自前去解决粮草问题。”

    林桃花小心翼翼地收好信件,试探性地问是否需要回复,林小风回答:“已回信警告,并寄予厚望朝廷能及时运送粮食,从而缓和局势。可惜事与愿违,现在只能亲自出马。”说着,他忽然嗤笑一声:“这群家伙,真是闹腾个没完没了!”接着又振作精神:“既然如此,又有何惧?继续用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