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不可说的变动-《逆袭从上元开始》


    第(2/3)页

    但是,如今眼看着就要入冬了,还迁居?就不怕把太子冻坏了?

    可如果理解为惩戒,更是没有道理。

    主持赈灾事宜,太子安排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就算是三省六部的人才凑在一起,也未必有太子安排的好。尤其是命令官吏给粥多掺水、让东宫属官巡视抓住一顿训斥的安排,更是让他拍手叫绝。

    愚民之术虽然不妥当,但是非常时期,就得用非常之法。虽然旱灾规模巨大,但是有太子各种手段的安抚,没有一处出现民变,这已经很惊人了。

    这般优秀的太子,君王得知,可是要告祭祖宗的好事情,要是还被惩戒,就太说不过去了。

    一个人想不通,干脆就多拉一个人一起想。于是,张文瓘一点没有侍中自觉的泄露了皇帝的旨意。

    因为不是走寻常路子,圣旨的内容郝处俊并不知情,如今听到张文瓘说起,不由得皱皱眉。就知道这老匹夫不会闲来无事等着自己下差一起散步,绝对是有事情。

    太子被训戒?这倒是个稀奇事,但是,也犯不着这样的揣测圣意。

    看着西沉的夕阳,郝处俊笑道:「知道你什么意思,是怕太子的位置有所反复?就老夫看来,这事儿,根本不可能发生。」

    「为何如此笃定?」

    「太子李弘去世以后,能够继承皇位的,不外乎当今太子李贤,英王李贤,冀王李旦。英王李显识人不明,李旦虽然有明崇俨,或者说是整个道门隐藏在背后撑腰,但是年纪尚幼,分不清是非。这样的情况下,太子贤的地位就是铁打的。如今有太子贤居于东宫,朝中党派必然不敢相争,就算有别有用心之人,也找不到附和的人选。」

    「这样的局面下,太子贤只要不做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地位基本是稳的。更何况,从太子贤进入长安以来的表现来看,又会是一代英主,若

    是顺利继位,大唐再四五十年的兴隆可以预见矣。所以,皇帝陛下下旨命太子忆苦思甜,最多是闲来无事,折腾一下太子而已,根本不可能涉及到其他的情绪。张侍中你也是东宫出身,以当今陛下的性子,当初太子弘也没少被折腾吧。」

    听了郝处俊的话,张文瓘想了想,发现还真的是这样。以往太子弘每被朝野夸赞,就必然会在短时间内迎来陛下的训斥。

    太子贤在赈灾中统揽全局,居功甚伟,秋猎活动中也出尽了风头,这个时候被陛下敲打一下,确实合情合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