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先驱之路-《旧日音乐家》


    第(1/3)页

    不休之秘!!

    既然,这个“大一统”理论是为音乐乃至艺术领域所用.

    既然“爱是永无止息”.

    范宁对其的命名,就在这一刻尘埃落定!

    这个词组被吐出的瞬间,没有惊天动地的什么“灵性爆炸”一类,也没有像此前知识那般绚烂的光影流淌.

    恰恰相反,一种如极夜般同时具备“静止”和“延长”特质的秘氛降临了。

    近乎实体化的惨绿光晕如同被投入虚无的镜子,开始从边缘无声地、迅速地瓦解剥落,那些贴在窗户上、挤满走廊的、数以亿计的蠕动黑影,台下僵硬坐立的“听众”与千篇一律的“绅士”.它们脸上狂热的饥渴、病态的虔诚、焦躁的恐惧均失去了一切边界与特征,回归为纯粹、无名的背景色.

    “不休之秘”。

    范宁这么一命名,不仅是指代了音乐的大一统理论,实际上,他也为自己的“自创密钥体系”,真正定义了独一无二的特性和表述方式!

    就和原先历史中仅有的那三位自创密钥者一样:圣塞巴斯蒂安的“照明之秘”、波格莱里奇的“破局之力”、斯克里亚宾的“终末之秘”.

    范宁向世界所宣告的他的先驱之路,“艺术较之于神秘为先者”的先驱之路,即为“不休之秘”!

    第四条道路,第四个名称。

    这是到了执序者境界后,才存在定义的资格的。

    只有升到这个高度,才开始形成神性真知,才有了进一步提炼为纯净“普累若麻”的可能性。

    “终末之秘”试图用混乱、偏执的理论来解释世间的所有混乱现象,包括解释艺术,特别是解释后调性时代的音乐,以制造前后两个时期之间不可调和的悖论,但“不休之秘”在这个领域赢得了一局,直接跃升到了所有“源头的源头”、“理论的理论”,将一切统合在了一个更高的视角下!

    各种活着的“东西”在教室内消融后,开始轮到别的物件。

    地上的彩色油浆干涸、龟裂,化作一撮撮灰色的尘埃,被并不存在的风吹散;整个教室的空间结构也开始复原,那些被拉伸的墙壁、折迭的后台、不规则的凸起,都像失去支撑的软泥般缓缓回缩

    就连空气中那股甜腻腐化的芬芳,都被一种近乎“虚无”的气味取代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