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夜行漫记(其二):德彪西、拉威尔-《旧日音乐家》


    第(3/3)页

    以及,更多醉心于象征、声色与一瞬追忆的存在,可能相比大师而言名不见经传、但同样虔诚地表达着自我内心与所见所感的艺术家们

    这个属于光与影的时代的残响,尽皆汇入“守夜人之灯”,墨玉石色的光晕边缘,泛起了如梦似幻的浅金与淡紫的弧光。

    但就是在这截有一定时长的过程里.

    外界,那片被失常区吞噬的崩坏世界上空,那轮巨大骇异的“午之月”表面的黏液,似乎才刚刚完成一次缓慢的、令人作呕的蠕动。

    仅仅一次。

    “不对。”

    “体感和真实情况好像不对。”

    在较深的地方再度取得了一小步进展,范宁眼里的忧色却胜过喜色。

    他现在自然看不到外界的情况,也无法对比什么,但某些反常的体感被他敏锐把握到了。

    首先他感觉自己进入虚界已经很久了。

    一开始在“盐碱骨灰地”上行路,就有了不短之时间,后来跳下悬崖,一路下坠,那种失重之感也极度漫长,在期间还完成了“现代性的荒野”的致敬与收集,其“高度”可想而知。

    这就已经很久了,加之自己在这片“声骸之海”上飘荡找寻,那就更是花了不知多少个“日夜”的时间。

    可是,范宁同样再清楚不过的是,他在创作并演奏第二篇“夜行漫记”。

    音乐进行到如今,按小节数和演奏速度推演,才不过六七分钟而已!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到底哪个是真实的?

    范宁倾向于更信任自己的音乐。

    当他在心中明确了这一点时,他发现自己又同样确定了另一点——

    极目处的惨白背景,不是心理作用之下的“好像变亮了一点”。

    范宁看到它的确在变亮,而且比之前更亮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