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那年东晋盛夏》


    第(2/3)页

    我取出锦缎包裹的竹简,小心展开。时晨眼睛一亮,立即打开他带来的木匣:"巧极了,我这份残谱正好能接上胡大人抄本的后半段。"

    我们凑近比对两份残谱,他的衣袖轻轻擦过我的手臂,带来一阵淡淡的沉香气。我不自觉地屏住呼吸,偷瞄他专注的侧脸——长睫如扇,鼻梁高挺,唇角微微上扬,带着发现珍宝的喜悦。

    "这里,"他忽然指向一个段落,指尖几乎碰到我的手,"两谱相接处,正好补全了嵇康原谱中'愤世'一段的指法。"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严丝合缝。惊讶之余,忍不住抚琴试弹。琴音从指下流淌而出,比以往更加完整有力。

    "妙极!"时晨情不自禁地赞叹,"女郎指法精准,将这曲中的郁愤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停下手指,有些不好意思:"郎君过奖了。这曲调艰深,我练习多时仍觉生涩。"

    "不如我试奏一遍,女郎看看有何不同?"时晨征得我同意后,坐到琴前。

    他的指法与我截然不同,更加刚劲有力。同样的曲调,在他指下竟多了几分金戈铁马之气。我听得入神,仿佛看见嵇康临刑前弹奏此曲的悲壮场景。

    "女郎的演奏..."我斟酌词句,"有种北方特有的豪迈之气。"

    他微微一笑:"家父常说,我指下带刀兵之气,不够温婉。今日听女郎弹奏,方知江南音律的柔美动人。"

    我们相视一笑,一种奇妙的默契在心头荡漾。时晨忽然提议:"不如我们合奏一段?我弹主旋律,女郎配和声。"

    我欣然应允。两双手在琴弦上舞动,起初还有些生疏,渐渐配合得天衣无缝。在一处转折处,我们的手指不经意相碰,如触电般迅速分开,却又在下一个音符处默契地重逢。

    琴音戛然而止时,我们才发现门外站着一个人影——父亲不知何时回来了,正静静地看着我们。

    "父亲!"我慌忙起身,琴凳都被带得晃动了一下。

    时晨镇定许多,起身长揖:"胡大人,冒昧登门,打扰了。"

    父亲缓步走进琴室,目光在摊开的琴谱上停留片刻:"时小郎君对《广陵散》也有研究?"

    "家学渊源,略知一二。"时晨恭敬回答,"今日得见胡大人珍藏的抄本,实乃三生有幸。"

    父亲不置可否,拿起两份残谱比对,眉头渐渐舒展:"确实严丝合缝。这谱子我寻了二十年都未能补全,没想到..."

    他忽然停住,深深看了时晨一眼:"小侄家中可还有其他琴谱?"

    时晨坦然相告:"还有一些。家父在洛阳时广收古谱,南迁时虽遗失大半,但仍有部分随身携带。"

    父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转向我:"小海,你母亲留下的那本《清商调》可在?"

    我明白父亲是想支开我,只得应声去取。等我回来时,父亲与时晨正在谈论北方局势,气氛看似融洽,却暗流涌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