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何况,堂堂一国之君,竟让后宫之人涉足商业,这简直是太儿戏了。 “陛下此举,实在有违祖制!”一位老臣率先站了出来,言辞恳切地劝谏道。 “是啊,陛下,后宫干政已是大忌,如今又让其参与商业,成何体统!”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朝堂上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长孙无忌站在群臣之中,心中暗自冷笑。 这武曌可是自己安插的内应,李恪此举看似荒唐,实则正中他的下怀,看来这武琞已经成功将李恪给诱惑住了。 武曌能够随意出入宫闱,传递情报自然更加方便,日后行事也会更加顺利。 但作为文官之首,他一直与李恪作对,此时当然不能直接出面支持李恪的决定,为了不让百官诟病,更为了不让李恪起疑。 于是,他微微侧身,用眼神示意身旁的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心领神会,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 “陛下,各位大人稍安勿躁。” 礼部尚书恭敬地向李恪行了一礼,然后转身面向群臣,缓缓说道,“翻阅史记,其中不乏前朝趣事。” “曾有贤明君主鼓励后宫之人参与民间事务,一来可让后宫了解民间疾苦,二来也能促进经济繁荣,陛下此举,实乃效仿先贤,意在更好地体恤民情啊。” 这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引经据典,让原本激烈反对的百官一时之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虽然心中仍有不满,但在礼部尚书的一番说辞下,也只能暂且作罢。 李恪坐在龙椅上,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心中暗自冷笑,这群老臣,看似道貌岸然,实则各怀鬼胎。 今日之事,不过是他故意为之,意在试探朝堂各方的态度。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众爱卿若无事奏,便退朝吧。”李恪挥了挥手,示意退朝。 百官们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退下。 长孙无忌在退朝的人群中,心中暗自得意。 他觉得李恪果然如他所料,一步步落入了他的算计之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