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天下骚然-《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释放被软禁的左骁卫大将军李筠,北平遂定。
其后,周云翼以驸马、右威卫大将军的名义,联合宣教使、河北布政使等文武官员,联合向长安为李筠辩解,绝无叛乱之心。
天下之事,大多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长安还未收到北平的奏表,另一种传言铺天盖地而来。
右威卫大将军周云翼身兼河东、河北二道,随手可聚十万大军,军容鼎盛,进可攻长安洛阳,退可下中原山东,不动也可割据河朔!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周云翼忠不忠诚不重要,关键是他有不忠诚的实力,兵力上已经超过长安,让太子大为忌惮。
而且周云翼从河东出兵,没有长安枢密院的允许,已经犯了国法。
一个河北张从宾,太子自信能易如反掌。
长安有八万禁军精锐。
但面对占据河北、河东的周云翼,太子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周云翼这些年名声没有杨师厚、刘知俊、高思继等人响亮,然而能被封为大将军,天下何人敢轻视之?
太子在任圜、张格等一干心腹的谋划下,以枢密院的名义调周云翼、李筠二人回长安。
周云翼不同于李筠,既是驸马又是大将军,有一定的政、治权利。
反手就是一份奏表:河北不平,诸军骚然,臣不敢有一日懈怠,待河北安定,陛下回京,臣二人自会入长安请罪!
河朔风云不仅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汹涌。
关中、河北两个地缘的抵抗又开始了。
周云翼的号召力大大强于李筠。
临潢军镇司杜晏球与青州军镇司发檄文响应北平。
而徐州、汴梁二军镇司响应太子。
等到风雪停歇之后,大唐帝国的骚动已经全面扩大。
长安朝堂也在争论。
一部分主张快刀斩乱麻,纠合四方精兵,共讨河朔,诛除叛将。
一部分主张静观其变,长安未必打得过河朔,一旦战事不谐,河朔重则安史之乱,轻则藩镇割据,还不如等皇帝还朝,河北自平。
似乎整个大唐都分化成两部分。
太子的权威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
如此形势下,太子不能不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