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〇章 无烟火药-《回到清朝做盐商》
            
            
            
                
    第(2/3)页
    赚钱才是舍恩拜来到中国初衷,在这方面,董书恒是不会吝啬的。
    不过令董书恒意外的是舍恩拜很隐晦地提出想回欧洲。他可能是想念家人了。
    董书恒自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他早在舍恩拜到中国后已经派人去欧洲了,相信等到年底舍恩拜就能见到他的家人了,不过是在中国。
    为了稳住舍恩拜,董书恒一方面让他参加硝化纤维在子弹、炮弹上实用的实验。
    另外还有现在的雷汞底火是否适合激发无烟火药,都需要实验验证。
    另一方面,董书恒又提出了一个衍生的课题给舍恩拜先生——那就是其他的有机物能否进行硝化实验,比如说甘油。
    硝化纤维只适合做发射药,大名鼎鼎的tnt才是董书恒心中理想的炸药。
    甘油是现在已经发现的一种有机物。有机化学的概念早点十九世纪初就提出来了,这本身就是一个化学领域的巨大课题。
    董书恒鼓励舍恩拜先生能够关注有机化学。并指出有机化学的领域以后将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要说以前对于这些外行人提供的建议,舍恩拜是不会理睬的,但是董书恒的建议已经让他取得了一次成功,所以他分外地重视。
    有了新的课题,舍恩拜也不提回欧洲的事情了。毕竟他的合同也还没有到期。
    无烟火药能否用来做发射药,要如何用?子弹采用多大的口径,使用多少的装药量,这都需要大量的实验。
    并不是无烟火药一研制出来就能转化为战斗力了。
    至少接下来的半年,董书恒还得继续用黑火药。
    在火药如何投入实践应用这方面,董书恒给不了什么建议。只能通过这些科研人员通过实验来慢慢验证。
    回到远东的战场上,双方的士兵们还在使用黑火药互相厮杀。
    黑火药的威力虽然只有无烟火药的三分之一,但是此时炮弹在俄军阵列中爆炸,依然给登岸的俄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穆拉维约夫不知道为什么英法会将榴弹这种先进的装备都卖给这些清国人。
    但是现在他不得不让步兵停止列阵,直接用散兵线向着淮海军火炮阵地的方向冲去。
    这意味着俄军将承受巨大的伤亡。在冲到敌人的阵地之前,他们没有什么还击的手段。
    “乌拉!”冲锋的口号声此起彼伏。
    奔跑起来的俄军受到爆炸的伤害要小的多。
    装着黑火药的炸弹威力毕竟有限。林威的手下只有一个半炮团(分出了一部分给王啸带到伯力),而且所有的迫击炮现在都没有开火,林威准备留着他们掩护步兵转移。
    这样的火力还不能完全封锁住俄国人的冲锋。
    冲锋的俄军渐渐逼进了淮海军的火炮阵地。
    这个时候一直躲在战壕里的步兵们终于发动了。
    冲锋的俄军只见到前方的小土堆后突然射出了一道火线,然后就是缓缓飘起的硝烟。
    仿佛形成了一堵灰白色的墙,慢慢长高,然后随着一阵风渐渐消散。
    紧接着又飘起一阵同样的硝烟,如此周而复始。
    子弹从火线处喷射而出,沿着固定的线路向前飞行,撕破一切挡在面前的东西,直到动能耗尽钻进泥土,或者被人的骨肉卡住。
    在敌我双方的视野中,冲锋的俄军从前往后一层层地倒下。
    穆拉维约夫赶紧命令船上的火炮开炮还击,这些炮艇上的火炮的射程虽然比不上淮海军的火炮,但是却能够打击到淮海军的步兵阵地。
    淮海军的阵地主要就是为了防止俄军的炮击,战壕中挖出的土方正好在阵地的的前方垒起了一道斜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