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他真的很需要一支香烟-《大国名片》


    第(2/3)页

    “一般是七折。不过看在先生您这些东西是在我们超市购买的情面上,我可以给您开到七五折。您考虑一下要不要给我们回收。”

    这两天的时间不到,东西就平白无故少了四分之一的价格,让吕子龙心疼得要命。但是能怎么办呢?还能带回家自己抽了喝了不成?

    吕子龙咬咬牙,按照营业员提出的方法把研究处理了。回到家,自然被妻子数落了一顿。

    这几天,龚州边防检查站里人心很不稳定。立功受奖,分房子,这两个话题成为了焦点。饭桌上、厕所里、办公室、宿舍,甚至在三尺执勤台上,只要有空,大家都在议论纷纷。

    龚州边防检查站党委经过研究后,明确了立功受奖和房子分配的标准并公示到站内显著的地方。标准是这样的:东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给予龚州边防检查站立功的名额共有3人,站里共有8个执勤队,每个执勤队上报1名候选人,站党委在候选人中再按照抗疫期间的先进事迹进行排名,排名的顺序原则为打分投票制,在抗疫期间受中央、省级和站里表彰的,分别计分,站里执勤队队长和教导员以上人员对候选人进行投票,按照票数多少也进行计分,两项相加后的分数为总分数,总分数越高排名越高;在出现相同分数时,女民警优先于男民警;45周岁以上民警优先于45周岁以下民警;普通民警优先于执勤队主官以上领导。

    这是立功受奖的标准。

    而房子分配的标准是这样的:鉴于龚州市政府给予龚州边防检查站的房子用途,主要是用于奖励抗疫期间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所以按照立功受奖分数的排名进行分配;未享受过任何房改政策的优先于已经享受过房改政策的同志,在龚州市内没有住房的(含公寓房,不含单位宿舍)优先于有住房的同志,结婚无房的优先于未结婚无房的同志,同等条件下普通民警优先于执勤队主官以上领导同志。

    应该说,站党委研究制定的这两项标准,是非常公平公正公开的,没有哪个民警职工不满意。所以很明显,标准公示后,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里去找江上飞和陆中游两位站领导说情的人,几乎都没有了。大家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执勤队的两位主官,因为站里给执勤队每个支部一个名额,这最后的决定权就在于担任支部正副书记的两位执勤队主官手里。

    丁洁是龚州市本地人,已经结婚了,丈夫自己创业开公司,家里经济条件很好。早在两人结婚的时候,就已经购买了房子,所以对于这次立功受奖和分房,丁洁不是很在意自己,倒是对其他没有房子的同志非常关心。

    为了确定上报的名单,作为支部书记的丁洁建议召开支委会研究,吕子龙十分赞成。

    会上,丁洁让大家发表意见。

    组织委员先说话了:“我认为这次抗疫,我们的队长吕子龙同志表现非常突出,抗疫期间,我们执勤四队荣获了省里表彰的集体二等功,这是我们执勤四队转隶到移民体系后的第一个集体二等功,也是站里第一个获得这个荣誉的执勤队。功劳的取得,离不开丁洁同志和吕子龙同志的坚强领导,鉴于丁洁同志已经有过房子了,所以无论于公于私,我都建议上报吕子龙同志为立功受奖候选人。”

    宣传委员也讲话了,他说:“我同意组织委员的意见。首先考虑吕子龙同志在这次抗疫期间的表现,他放弃了春节期间陪伴家人的机会,带领我们在除夕夜执勤,为我们荣获省里表彰的集体二等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果没有子龙同志的坚持,也许除夕夜的执勤就是一队过去了,那么这次的立功也就跟我们没有关系了。其次我考虑的也是家里的实际需要,子龙同志目前居住在公寓房里,条件确实比较艰苦,这次立功是分房子的重要标准,子龙同志跟其他同志相比有较大优势,与其上报一名竞争性不强的队员,不如让子龙同志参选会更合适。最后我想说的是,咱们在一起工作时间这么长了,我个人寻思着,也没有什么机会能为子龙同志帮忙,平时他总是在照顾我们,我们是不是应该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报答一下子龙同志。我的想法夹杂了个人的思想喜好,仅供大家参考。”

    其他参会的人员纷纷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不出意外的,全都是推荐吕子龙作为立功候选人的意见。

    看到大家这么说,丁洁也发表意见了,她说:“作为支部的副书记,我完全同意其他同志们的意见。我认为,越是在立功受奖这种紧要的关头,我们的意见一致越是能代表了我们支部的战斗力,所以,我也赞同大家意见,建议推荐吕子龙同志作为候选对象。”

    从开会到现在,吕子龙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直没有吭声,他认真地听取着同志们的讲话,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表面看,他专注于开会,面无表情,波澜不惊,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汹涌澎湃的。

    现在,虽然不能说队里的推荐就能代表了站里的最终意见,但是正如大家所说的一样,他吕子龙是站里最有希望能够立功的人,就冲着除夕夜的执勤和支援广南市这两件大事的圆满完成,其他执勤队里的人就没法跟他吕子龙比。七人支委会,已经有六个人表态发言了,就剩下他自己,也是作为支部书记的他最重要的发言。只要他一开口同意大家的意见,那么决议就定下来了。

    眼前,似乎那经济适用房就漂浮在那里,一伸手就能够着了。半辈子的奋斗,为了什么?工作上不说,生活上,不就为了能让妻子女儿过上好一点的生活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