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到底你们发现了什么秘密?-《大国名片》
第(2/3)页
“怎么不认识!都一个村里的。以前她家里很穷,上面有两个哥哥,经常家里没饭吃,还到我家里来蹭饭呢。后来家里有钱了,潘姑娘就跟着哥哥到县城里去读书了。她还是咱们村子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呢!后来听说大学毕业后留在省会城市龚州工作了,那可真是不得了。她真正了不得的地方,还在于后来没有继续在龚州市工作,回来开了个秋千荡旅行社,生意也是好得一塌糊涂!”
“她出去后就没有回来过吗?”
“很少,偶尔回来看看父母亲。那时候他们兄妹出去了,家里老人不想跟着出去,一直留在村里,他们兄妹每逢过年过节就回来探望老人。潘姑娘是大学生,知书达理,又孝顺,每次回来都大包小包的给爸妈拎回来东西。不仅对家里人好,她对村里人也很好,以前回村子的时候,车子不好开进来,她就打电话给我们,我们都会跑到外面,直接从车子上搬东西,每家每户都有一份礼物。真是个孝顺的闺女!”
“后来呢?”
“后来,她父母亲都去世了。她和哥哥回来的次数就少了,但是给乡亲们的礼物,一点都不少。现在我们整个村子都搬到了镇里,家家户户都有地址了,快递也发达,每次逢年过节的,她就直接邮寄礼物到我们家里。”
“你是多久没有看到过潘姑娘了?”
“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大概快一年了吧?就是今年疫情前,她还回来过一次,专门给她父母亲修了墓。啧啧,那可是村子里最气派的墓啊!两位警官,你们可能不知道,咱们村子里的老人家,其实不喜欢死后的骨灰放到公墓里,他们还是挺传统的,喜欢土葬。你们看,这个村子后面的这一片山,都是以前老祖宗们的墓呢!一个个土包似的!”
猎人这么一说,两人想起来,刚才进村的时候,一路上看到不少这样的土包,不知道是啥东西,还以为是蚂蚁堆,没想到这是人家祖先的坟墓。幸亏两人没有淘气,都是绕过土包,没有用脚把土包踹平,不然就算是倒了人家祖坟了。
两人对视吐吐舌头。
“平常人家的墓都是土包,潘姑娘家里的可就不一样了,十多个平方的大坟呢,全部都是水泥浇起来的,地上一水的水泥,边上还放了石凳石桌,这么漂亮的墓,在这个县城里也不多见!看别人家生的好女儿儿子!”猎人羡慕地边抽烟边说道。
肖子轩听到这话,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这个想法很奇异,连他自己都吓了一跳。
他对猎人说道:“大哥,你看咱们来都来了,既然你说起潘姑娘的家人坟墓在这里,咱们呢,不知道还好,知道了说不得还得走上一趟看看。你看,方便带个路吗?”
猎人说:“这就不好办了,我呢,带路去别家坟墓,影响很不好,我给你指个方向,你们自己去找吧。很好找的,过去一看就知道了,唯一的一个水泥墓。”说着用手往潘姑娘老家的房子后面山上一指,说道:“不远,十多分钟就能走到。”
谢过猎人,肖子轩和刘翼翔往山后走去。
果然,十多分钟后,两人走到了一大堆土包的地方,在土包群的边上,有一个占地十多平方的水泥墓,不用说,那肯定就是潘姑娘父母亲的墓了。
两人走上前,仔细辨认了一下,这座墓的前面,刻着墓碑,上面写着的,正是潘姑娘父母亲的名字!
“子轩,你怎么对潘姑娘父母亲的坟墓起了兴趣?难道这里面有线索?”刘翼翔问。
肖子轩说道:“我也是突然灵光一闪的,不敢说一定对,只是隐隐约约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些关联。翼翔,你想想看,咱们之前说过什么?将近200公斤的黄金,潘姑娘一个人肯定是搬不动,而且也不可能挖坑填埋的,她必须有一大群的人,甚至可能要动用到机器才能办成这个大事。但是,动用了这么大的阵仗,别人会知道吗?别人会怀疑吗?光明正大填埋黄金吗?都不可能。我觉得,潘姑娘可能借用了帮助父母亲修理坟墓的这个借口,趁着修坟墓的机会,把黄金偷偷埋在了坟墓底下,翼翔,你觉得有这种可能吗?”
“这么多人,她怎么埋?别人看不到吗?”
“她可以选择天黑下班后埋啊!别人都走了,她慢慢地一块一块埋,一个晚上,不都可以完成了吗?翼翔,你看这坟墓,为什么上面要铺一层水泥?我觉得,她不仅上面铺了一层水泥,连底下都全部用水泥封住的,这样黄金又不怕漏水,坟墓也不怕漏水,这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你说得有道理,那我们周边看看?”
两个人围着潘姑娘父母亲的坟墓观察起来。
坟墓很大,方圆十多平方的泥地上,铺了一层水泥,看不出水泥有多厚,敲一敲听听声音,应该不会太薄。中间有一个半圆形凸起来的水泥包,不是完全跟地面平行的,而是斜斜地向下,水泥包周围有一条沟,从上面绕着水泥包往下,这样如果下雨的话,水会顺着小沟往下流,不会再水泥包周边形成积水。水泥包低矮的地方品字形放着三个香台,也是用水泥筑牢的,上面密密麻麻的插满了香骨和蜡烛烧过后剩下的棍子。香台前立着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潘姑娘父母亲的名字,落款是潘姑娘两个哥哥一家人的名字,以及潘姑娘的名字。水泥包的前面是一个小亭子,形状是六边形的,不算很大,里面有一张四方水泥桌,边上还有四个水泥凳子。看出来这是供潘姑娘等人过来扫墓时放东西和休息的地方。水泥包周围还种着大大小小十几颗柏树和松树,由于时间还短,长得不是很高。
两人观察了一个多小时,一无所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