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人性大讨论-《大国名片》


    第(3/3)页

    不过,心里不情愿归不情愿,陆中游的话是有道理的,如果能从反面来吸取教训,也不失为一次学习的机会。

    毕竟这个社会,并不全是充满正能量的,有时候,也会有负面的能量,而警察,就是用自己的身体挡在黑暗与光明之间的那堵墙。

    学习开始了,站里的会议室里,分别摆了一排评委桌、两排参赛队员桌,正对着观众席。台下,一百多张椅子上,坐满了人,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期待这场精彩对决。

    首先是正方发言。

    丁洁说:“我认为,在救人与不救人之间,必须选择救人。救死扶伤是警察的天职之一,这是不容置疑的。”

    牛队长这时候站出来说话了。他说:“我反对正方观点!我认为,反方的观点只是从本职岗位上去考虑问题,没有从现实后果和社会后果中看待问题,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为什么我提出不救人,是因为在当今现实的社会中,有时候,不救是一种自我保护。为了证明我的观点,我给大家讲几个最近发生的热门事件。第一个事件,是发生在某个地方的派出所,我们的一位同行警察的亲身遭遇。一位民警在接到电话说有一名老人准备跳河轻生的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对轻生者实施救援,但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个老人不仅在他们实施救援时激烈反抗,而且还狠狠地勒住民警的脖子说,我都六十多岁的人了,就是死也要拉你们年轻的垫背。被勒住脖子的民警多次呛水,脸色苍白。最后,在其他热心群众的救助下,跳河老人才被成功救起。后来警方经过调查,怀疑老人患有精神病。第二个事件,是最近发生的事件,还是一名轻生者要跳河轻生,当时的天气很冷,几名民警到场后,因为水性不是很好,而且天气太冷,只能打电话给专业的人员求助,等到专业人员赶到后,轻生者已经淹死了,这几位民警被新闻曝光后,被进行了撤职处理。我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同志就会问我了,这不还得救吗?错了!我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第一个事件,你们注意到了没有?民警被轻生者勒住脖子!在水里被勒住脖子什么概念?会游泳的人都知道,那是痛下杀手啊。如果这位民警不够幸运,那么他可能就殉职了。他殉职后,有什么后果呢?妻子别人的,孩子别人的,房子车子都是别人的,他自己只能挂在墙上无奈地看着一切。而第二个事件呢?作为民警来说,跳下去也许会死,但是,不跳肯定不会死。轻生者嘛,只要有轻生的念头了,难道你还能阻止?今天不跳,他可以明天跳;白天不跳,他可以晚上跳;跳水不行,他可以跳楼。一旦他有了轻生的念头,想死还不简单。最不济活活把自己饿死总行了吧?难道我们的警察还要每天都看着他?时时刻刻关注着他?啥事都不用干了?”

    丁洁说道:“我反对反方的观点!他这是以偏概全。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救人还是不救人,反方用轻生者作为比喻明显不恰当。”

    牛队长说:“我请正方注意,如果你觉得轻生者这个比喻不够恰当的话,我再给你说几个不是轻生者的事例。春晚有个小品,叫《扶不扶》,上演后,也曾经引发过全国的热议,说的是当一个人遇到危难需要救援的时候,你是救还是不救。我相信正方的全体队员都有看过这个小品吧?小品中,郝建为扶一个倒地的老太太被讹,幸亏民警赶来,将事情的真相告诉老人时,老人才知道误会了一个好青年。现在,有人为了防止做好事见义勇为时不被讹上,还想出了拍照取证的招法。我想请问,如果哪天你要是在一个没有监控、身上没有携带手机的场合,你敢去救人吗?谁承认你救人了?怎么说得清楚?包括这次刘翼翔救助的这个老人,如果他在施救的时候老人不幸去世了,那刘翼翔到底算是救人还是杀人?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不可能做到每个动作都规划有序,即使老人没有去世,而是出现了这样那样的身体问题,他说是在被施救的过程中造成的,刘翼翔要不要赔偿?你说这个救人,值得不值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