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开始支教生活-《大国名片》


    第(1/3)页

    吕子龙拿他没办法,只能作罢。剩下两个人,都同意了吕子龙的意见。吕子龙找到江上飞和陆中游,把自己的想法跟站领导详细说了一遍,两位主官觉得吕子龙的这个主意很好,也都点头同意,让后勤把收取的钱退回去给两人。

    很快,总站选调民警支教的通知就下来了,张小兵报了名。通过层层的选拔,和另外五名同志一起,成功入选了总站的支教民警队里,随时准备出发,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时,由于江上飞的大力推荐,总站还决定让张小兵担任此次支教民警的队长,负责支教民警的全面工作。

    临出发的时候,吕子龙组织召开了队务会,欢送张小兵出征。

    张小兵开心地与每个民警握手告别,特别是肖子轩,他对张小兵挤眉弄眼说道:“那边有啥困难,到时候直接跟我说啊,队长古板,我可不古板,只要能用钱解决的,我直接帮你解决!”

    张小兵朝他肩膀上打了一拳说:“那以后我就多骚扰你了,子轩!”

    张小兵的支教生活,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出发的第一天,他和队员们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飞机从龚州市起飞,降落到这个西南边陲省份的省会,然后大家买上高铁票,一路驰骋到扶贫支教的县城。

    来到县城后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张小兵感觉自己肚子很饿,估计大家也都差不多,就带着大家伙在高铁站边上吃了饭,同时向当地的老乡们问了去支教的地方怎么走。

    “你说的这个地方,有点难走哦。你们要先到县城里的客运站,然后找到开往这个乡镇的中巴车,坐车去到乡镇,在镇里住一宿,然后第二天早上打个三轮车去渡口,坐着横渡过去,然后爬山。运气好的话可能会有上山的拖拉机可以载你们一程,节省不少时间。等拖拉机开到半山的时候,下来再走十来公里的路就到了。”饭店的老乡很热情,向张小兵等支教民警介绍了支援学校和村庄的一些情况。

    “拖拉机?横渡?半山腰?”张小兵也是农村里面出来的,但是家里字平原地区,这些名词还真没听过。看来这次过来支教的地方真的不太好呢!

    吃过午饭,谢过老乡,张小兵带领大家打车从高铁站去到县城里的汽车站。

    大约经过半小时后,车子来到了汽车站。这是一座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旧的汽车站,周边只有一堵长满了青苔的、涂满了白色和黄色油漆的围墙,围墙并不连片,中间偶尔有几块砖头掉落下来,显得凹凸不平,就像五线谱一样。围墙上写满了“广告语”,比如“喂猪只为健康宝,猪儿出栏长得好”、“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找老木”等等,充满了农村气息。围墙围住了一大片的地方,中间有几根木柱子搭起来,上面是黄红白相间的遮雨棚,下面是排成一排的中巴车,十几个售票员在车子前面大声吆喝着,争抢客人。中巴车的周围,有一圈也是用木头搭起来的小屋,屋子里有卖小吃、卖超市、卖水果的,也有卖彩票、卖报纸、卖民族礼品的,千奇百怪,但是人声鼎沸。

    汽车站的道路不是很好,虽然也简单铺了一层水泥,但是汽车站外面有一段泥路,加上从乡下进城的人,在上车前鞋子可能都沾泥带水了,走着走着,汽车站里就成了泥泞一团。

    张小兵皱了皱眉头,心想,这个汽车站太差了,与刚才下车的高铁站比怎么会相差这么远?后来一想,高铁站是由铁道公司自行建造的,铁道公司有钱,当然建得漂亮了;汽车站是县城自己建造的,这个县城现在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哪来的钱造汽车站呢?能造成这样,已经很好了!所以张小兵心里就释然了。

    张小兵六人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走过去,几个售票员大姐一看他们的穿着打扮,马上就围了上来,为他们去哪里?

    张小兵说了一个地址,一个售票员大姐马上说道:“哎,我就那地方的,你过来坐我车子吧!”

    张小兵刚想答应,没想到边上一个大姐把话抢过去了,说道:“小伙子,我也是那里的,你来坐我的车,她车票要10元,我的9元就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