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俞飞舟圆满完成维和任务-《大国名片》


    第(1/3)页

    那段时间俞飞舟确实很忙,又是工作交接,又是培训训练,又是参加联合国甄选,又是总站、站里的送别,一直抽不出时间跟方江生见面,倒是晚上空余的时间,两人会微信进行交流。方江生这段时间的汇报很积极,每天店里的营业额和开支都会详细列给俞飞舟看,最后还不忘叮嘱俞飞舟注意安全。俞飞舟很满意方江生现在的状态,同时也“威胁”他,要把心思放在生意上,不管如何,一定不能再有轻生的念头。

    这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出发的时候,俞飞舟和警队的一百三十九名队员,在总站和站里领导的欢送下,准备登机前往维和战地了。临登机前,俞飞舟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祖国的大地,竟意外地发现,在机场的透明玻璃墙后面,有一个瘦瘦高高的身影,那是方江生。方江生不可能像领导一样到机场的贵宾厅为维和队员们送行,也不能像家属一样过来与队员们拥抱,他只能默默地站在机场的人群里,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俞飞舟和她的战友们出征。

    “回去吧。”俞飞舟心理默默地对方江生的影子说道,眼角处竟然有一丝湿润。

    维和的国家是战乱后的国家,还处于战后重建期,物资极度缺乏,最要命的,是网络竟然很难连接得上,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网络,队员们需要跟国内联系的,是通过一种叫“绿岛”的电话打给国内的亲人。

    电话只有三台,每天打电话的队员都得排队,还不能聊太长时间,否则后面的队员就会不断催促。

    也难怪,哪个队员的家人不惦挂平安?谁不想在这么危险的战地给家人报个平安?

    所以当俞飞舟给家人、站领导和执勤队领导一个个打电话报完平安后,想起给方江生打个电话,已经是一个多月后的事了。

    电话那头,方江生几乎是欣喜若狂,他急促地责怪俞飞舟:“你不是说到了给我报平安的吗?你手机不能用了吗?微信都登陆不上吗?还有别的联系方法吗?你没事吧?身体还好吗?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有没有执行过任务?危险吗?......”

    俞飞舟简直插不上话。好不容易等方江生把问题问好了,后面的队员已经在催俞飞舟快点结束。所以俞飞舟简单跟方江生说了自己这边的情况,并且告诉方江生自己在战地挺好的,就是联系不太方便,以后大家的联系会少一些,让他不要担心。说罢匆匆把电话挂了。

    进入任务区后,刚开始还在适应阶段,度过适应期后,很快就开始执行任务了,工作越来越忙,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在俞飞舟的印象中,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只给方江生打过三次电话。一次是告诉他自己第一次长途武装执勤任务的故事,让方江生在电话那头简直是又哭又闹的,担心得不得了,尤其是听到俞飞舟说执勤路上老遇到武装分子打冷枪,方江生紧张得哭出来了,被俞飞舟狠狠取笑了一顿,说他简直就是个娘们。第二次说的是任务期要延长四个月,物资没有了,国内在组织运送物资过来,队员个人也可以捎带一点。一听说任务要延期,方江生在电话那边又是直跳脚,嘴里嘟嘟哝哝的,让俞飞舟觉得他已经着急上火了。俞飞舟让方江生帮自己买一点食物过来,因为战地的伙食不好,老是要吃联合国配发的干粮,俞飞舟已经感到自己嘴里淡出鸟来了。第三次是确定了回国的日期,俞飞舟告诉方江生,不要到机场来迎接,等到自己调整好之后,会去看他的,这又把方江生给乐开了花,俞飞舟隔着话筒都能感受到方江生在那头又蹦又跳的。

    中途,随着任务期的延长,国内补给了一次物资,队员们的家属,大都寄过来了一些食物、书籍和日用品,满满一箱子;只有俞飞舟,收到的物资简直夸张无比:整整五大箱的食物,包括了零食、肉铺、巧克力,甚至鸭舌、鸡腿、花生米、瓜子这种零嘴都满满当当塞了一大箱。

    当俞飞舟收到补给物资的时候,整个防暴队都轰动了,大家眼巴巴地过来“参观”俞飞舟的物资,临走的时候忍不住讨要一点。

    有调皮的队员就打趣俞飞舟:“飞舟姐,这你男朋友寄过来的吧?”

    俞飞舟没有男朋友,最恨别人在她面前提起男朋友这个话题,听到后一句话甩过去:“滚!”但是内心里,却是甜滋滋的。

    不用说,这物资就是方江生寄过来的。

    终于等到维和任务结束了,俞飞舟和另外的一百三十九名队员一起,顺利登上归国的飞机,离开了这个承载了自己一年多维和梦想的国家。

    从维和战地回国,需要飞机飞行二十多个小时。这是一架从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过来接队员们回家的包机,飞机场没有其他乘客,除了维和的队员们。

    大家很兴奋,在飞机上一直在讨论回国后的种种。

    俞飞舟倒是有点失落。因为队员们讨论的,大多数是怎么跟家属小孩、男女朋友见面的情况。自己呢?父母亲在远方,前段时间打电话,听说母亲身体不太好,父亲要在家里照顾,应该两老是不会过来了;除此之外还有谁会在机场里迎接呢?吕子龙和丁洁吗?他们的级别,是轮不到进入机场迎接自己的,这点俞飞舟心里清楚,更别说其他的同事了;方江生吗?不可能,他跟自己是什么关系?说是普通朋友,又比普通朋友的感情更深一点,说是男女朋友,似乎也没达到这种地步。

    那还会有谁过来接机?

    所以俞飞舟觉得在热闹的人群中,自己是很孤独的。

    真像俞飞舟预估的一样,机场里挤满了人,都是上级领导、单位同事、家属亲人,大家都在翘首以盼等着维和英雄们的回来。每当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家属亲人就会发出尖叫声,上去紧紧拥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