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青莲-《迫嫁》


    第(1/3)页

    之前吃白粥咸菜觉得这就是生活。

    但在城里面吃了披萨、汉堡,吃了各种零食后。

    再吃白粥咸菜,还会保持一颗平常心么?

    想着城里的环境,城里的学校,城里的繁华。

    再看到小山村的落后,学校的破败,还能够处之泰然么?

    他们只是一个孩子啊。

    正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时候。

    他们能把事情想清楚么?

    能够正确认识贫富差距么?

    或许节目组想的不错。

    让农村孩子见世面,以后立下好好学习,然后出人头地的志向。

    但问题是。

    这些孩子没到城里之前,就已经有了好好学习,然后出人头地的志向。

    可他们在城里转了一圈后。

    又回到了老家。

    会不会因为受到刺激,觉得失落。

    反而影响了学习呢?

    ……

    我不是做媒体的,也不懂电视台的制作。

    但我真的觉得,这个节目的立意很有问题。

    节目组光是为了炒作热点。

    却没有真的为农村孩子考虑。

    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都是敏感的。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

    我想起了,在我给朱丹家当保姆的时候。

    听到朱丹和我说的一件事。

    他们小区附近就有一所私立学校。

    朱丹的一个朋友孩子就在那里上学。

    平时住校,一周回家一次。

    周末,朱丹朋友的老公开车去接孩子放学。

    朋友老公的车是一辆凯迪拉克。

    几十万,已经够可以了。

    但是有一次,那家的孩子却对爸爸说。

    以后你来接我放学的时候,能不能把车停得远一点?

    要不然我觉得丢人。

    我同学的爸爸都是开着保时捷、法拉利、特斯拉的。

    他们都说自己家保姆买菜开的车,都比咱家的车好。

    我没有办法,只能说你是我们家的司机。

    朱丹对我说,当时她那个朋友说这事的时候。

    还眼泪汪汪的。

    显得很羞愧。

    觉得对不起孩子,让孩子被人歧视了。

    觉得做人挺失败。

    但朱丹这个人,是出名的嘴毒啊。

    她就直接对那个朋友说,你确实挺失败的。

    但是你失败的不是家里没有百万豪车。

    而是你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势利眼。

    如此小的年纪,三观就歪了。

    你还不纠正他。

    当然了,结果就是。朱丹与那个朋友闹掰了。

    而现在,小海遇到的冲击与刺激,当然比那个嫌弃凯迪拉克的孩子大多了。

    因为他生活的环境,与陶家的环境。

    差距可不是一辆凯迪拉克与一辆保时捷的差距。

    而是一辆牛车与一辆保时捷的差距。

    差距得实在是太大。

    像是两个世界。

    想要弥补这个差距。

    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很大的努力。

    需要忍受很长的一段清贫岁月。

    这些是一个孩子能处理好的么?

    别说孩子了,就是成年人,也很难适应吧?

    我不由得想起了青莲。

    ……

    我在工厂流水线上当厂妹的时候。

    有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叫青莲。

    青莲的老家具体是哪里的我不知道。

    但也应该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方。

    青莲进厂的时候告诉过我们。

    她来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挣学费。

    原来青莲读书的成绩虽然说不算太好,但人很努力,也很用功。

    她的理想就是考上大学。

    但已经考了两次,却落榜了两次。

    她不想放弃。

    于是还想第三次复读。

    可惜,不但是家里,就是学校的老师都不支持她了。

    青莲很有志气。

    她说,她自己的那个学校,教学质量很差。

    每年高考,能上大学的,两只指头都能数出来。

    但是在他们临近的县,有一个学校。

    是远近闻名的考大学基地。

    很多复读生也都会去那里。

    因为据说,那里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

    也有叫监狱化管理的。

    学生在里面没有一点的自由时间。

    完全就是沉在了书山题海里面。

    当然了,老师也都是很优秀的老师,备考经验丰富。

    特别会教学生考试的经验,因此升学率极高。

    于是青莲就想进那个学校,圆自己的大学梦。

    但那学校可不是好进的。

    除了本地的学生,很多像是青莲一样,外地的学生也要进。

    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

    在挑选复读生的时候,都是愿意选那些在上次高考时,分数比较高的考生。

    最好是那种已经过了本科线,可以上大学了。

    但是想上重点大学而决定再考一次的那种。

    对这样的复读生,都是不收学费、住宿费。

    甚至格外有潜力的,可以冲击一下高考状元的,都是会给学生钱的。

    可是对青莲这种,连着两次落榜的学生,那就严格多了。

    一年下来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加起来,怎么也得七八千。

    青莲的父母不想出这笔钱。

    他们都希望青莲别考了,去打工吧。

    于是青莲一气之下,这才选择进城来打工。

    然后挣了学费,再去参加高考。

    所以她的行李里面,除了几件衣服,就是高中的课本。

    她说不能把学习耽误了。

    进厂后,一天的工作已经够辛苦了。

    但青莲还是会看书。

    宿舍关灯了,也会拿着一个小手电在被窝里看。

    多励志的一个姑娘啊。

    生活也很节俭。

    就拿手机来说,还是一个花了屏的杂牌子手机。

    声音特别大,起床铃像是吹号那种。

    可惜。

    可惜城市太繁华了。

    来了城市2个月后,不知道在哪里遇到了几个同乡。

    据说是之前青莲老家的同学和邻居,

    都是早几年,初中毕业了,就来城里打工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