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太守的正式任命下达到雁门郡各县,最欢呼雀跃的莫过于雁门郡的百姓,生怕把太守韩成调走了,那样的话,土地不就白分了嘛。 没来圣旨前,韩成也不知道,自己在雁门郡内的声望,居然达到了如此高度,让人望而生畏啊。 ...... 至于为什么前来宣旨的人是蔡邕?这就要从正月初十的王允府中的晚间聚会开始说起了。 正月初十的早朝会上,蔡邕出列,为韩成表功。 被王允之派误认为蔡邕已经投靠了董卓,成为董卓的走狗。 晚间,在王允府上举行聚会,众人狠狠地数落着蔡邕的不是。 毕竟,如果数落董卓,传到董卓耳朵里的话,可是要付出性命的代价;但数落董卓的走狗—蔡邕,则无性命之忧。 所谓三人成虎,谣言传的多了,就变成了事实,不知不觉的,蔡邕在他们的口中,就真成了董卓的走狗。 在以后的日子里,众人迫于董卓的淫威不敢对蔡邕发作; 但在平时生活中,都达成一致,对蔡邕爱答不理,孤立蔡邕。 其中包括蔡邕的好友太尉马日磾,也不敢与之交谈。 蔡邕见众人因为自己的一句话而孤立自己,竟无一人听自己解释,内心郁郁不得。 在正月十八这天,蔡邕又收到了女儿的来信。 这时,韩成打败了南匈奴的军队,平城县的土地分配也进行完了。 正是和蔡昭姬你情我意,如胶似漆的时候。 这时蔡昭姬的家信中主要赞扬了韩成的为人,将韩成心系百姓,为百姓分地这些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蔡邕。 并在信中隐约流露出对韩成的喜爱之情。 所谓“知女莫如父”。虽说蔡昭姬写的很隐晦,但蔡邕还是一眼就看了出来。 当即回信,让韩成有空来到长安一趟,自己要见见这个未来的女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