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虽然韩成远在并州,但冀州的事情,黄忠和韩业还是会以信的方式传递给韩成。 平均每三天小汇报一次;每七天大汇报一次。 军事上的事情,主要是由黄忠来汇报;而百姓生活上的事,则是由韩业来汇报。 可是,今天韩成收到这封来信,署名是韩业,却是从军事途径传递过来的。 这就说明情况可能有两种:一是很紧急,黄忠都没有给自己写信的时间了; 二是黄忠不想让自己分心,毕竟并州这面也是一片平静下的风起云涌。 但不管那种情况,都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韩成打开信一看,先是满意的一笑,结果不出片刻,却是眉头微皱: 下令让站在门外的张凡将沮授等军中众将叫来。 ...... 这封紧急的信的上半部分,主要是韩业的信息:有一件事要禀告给韩成。 郑玄的门下高足—公孙方前来投奔韩成,韩业先将其收留,并任命为常山郡郡丞,辅助韩业处理郡内事务。 韩成看到这里,并没有什么表态,因为韩成不知道公孙方是谁? 也就是说,公孙方的投奔对象不是韩成,而是韩业。 只是因为自己是州牧,故韩业来信解释一番。韩成对韩业这个解释的做法非常满意。 韩业曾跟随着当代大儒郑玄学习了几年,和郑玄众多的门人弟子的关系都非常不错,其中和韩业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公孙方,崔琰二人。 此二人皆是冀州人士,和韩业有着同乡之情,再加上韩业虽贵为州牧之子,但待人平和,二人也愿意与之交往。 待韩业辞学从官之时,二人最是伤心,曾放言道:“若韩业任一郡之太守,必前来投奔,为之出力。” 最近几年,天下大乱,这二人也告别郑玄,准备履行当时对韩业的诺言-投奔韩业。 将自己的所学的才能发挥出来,治理一方之地,造福一方百姓。 公孙方出身寒门,无拘无束,便直接来到了常山郡,投在太守韩业的门下,直接被任命为常山郡郡丞。 而崔琰却是清河崔家之人,因家族安排,却只能投奔到邺城袁绍处,韩业知道后,内心颇为遗憾。 信接着往下,写的却是韩业请罪之事,也就是看到这里,让韩成满意的笑了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