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小胜一场-《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2/3)页

    即使他们感觉没打仗的耻辱在心口处爆炸,也只能默默地忍着。

    突如其来的军令,让刘豹和扶罗韩可以率军出征,堵在心口处的不满意之情绪也随着这正在刮着的柔和的风,向着远方飘去了。

    当刘豹和扶罗韩将消息传达之后,利刃军和尖刀军的众将士皆呈现出一副兴高采烈,战意满满的样子。

    玄武军的出战,有点出乎鞠义的意料。

    鞠义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和奋武军的攻守位置竟然会被转换了。

    看着从大营中出来的军队,经验丰富的鞠义便知道了奋武军的打算了,心中升起了一丝丝轻视之意和应对之策。

    轻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鞠义的鄙视。

    鞠义想道“若此时在奋武军大营中指挥之人是自己,定然不会采用这种直接出营的方式来对抗刀盾兵。

    因为直接出营的方式,弊端太多了比如说玄武军的速度慢,追不上一心想逃跑的刀盾兵;

    大营的门太小了,后续的大军跟不上

    而自己会采用更好的方式来对抗刀盾兵。

    比如说将大营门口两边的营墙放倒,让骑兵迅速出击,绕到刀盾兵身后,对其进行斩杀。

    至于放倒的营墙的防御,可以让玄武军横向展开防守,并令朱雀军隐藏在玄武军身后”

    鞠义的做法,可以很容易的将骑兵,玄武军,朱雀军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而不会像韩成这样束手束脚。

    这就是鞠义鄙视的原因。

    鞠义想到这里,再次感叹道“哎看来在奋武军中,也就只有张文远配当自己的对手了。”

    虽然出乎意料的出兵让鞠义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身经百战的鞠义在转眼间,就想出了两条应对之策。

    第一条应对之策是令刀盾兵后面的大军直接压上,和奋武军混战在一起。

    虽然奋武军中的玄武军依然十分强悍,但经过和刀盾兵的一番交战之后,体力必会有所损耗。

    在进行交战的话,不需要多长时间便会撤回大营中。

    而混战在一起时,善于射箭的朱雀军怕误伤战友,也发挥不出其优势。

    三大强军去其二,奋武军还有什么战力可言,胜利的天枰必将偏向鞠义一方。

    这是一种按部就班,稳扎稳打的策略。

    第一条应对之策是让刀盾兵继续和玄武军纠缠在一起。

    待玄武军的将士全数从大营门口出来之时,便令刀盾兵赶紧后撤。

    鞠义猜测,奋武军必然会派遣骑兵在玄武军身后出击,对刀盾兵进行一番痛快地追杀。

    因为刀盾兵对奋武军压制的太狠了,奋武军的主将要出口气。

    待追击出一段距离之后,骑兵的速度太快,而玄武军的速度太慢且不能长时间的行军,故而奋武军的追击骑兵就变成了一支军队孤军深入的局面。

    在此时,自己早早安排的大军便将这股孤军深入的骑兵围住,然后痛快的吃掉。

    而奋武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吃掉他们而没有任何办法。

    在袁绍军的兵力本身就占据优势的前提之下,再次取得如此好的阶段性的胜利。

    胜利的天枰就不是偏向鞠义一方了,而是已经倾斜了。

    两种应对之策摆在面前,鞠义的大脑迅速的思考着

    “第一种应对之策是稳扎稳打的,但胜面不大;第二种应对之策有一定的风险,但是胜面很大。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第二种应对之策实行之后,无论此战是胜还是输,都会遭到谋士们的口诛笔伐。”

    想到这里,鞠义便将谋士们的口诛笔伐自动摒弃了。

    因为鞠义一直认为只要自己功劳足够大,足够高,袁绍便不能怎么地自己。

    这些口诛笔伐对自己来说,没有任何意思。

    于是乎,鞠义便在一番思量之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种应对之策。

    玄武军出营门的速度确实如鞠义料想的一样十分缓慢且堵住了后续的大军。

    导致利刃军和尖刀军在玄武军身后等了很长时间才得以出营。

    一出营的两军骑兵,第一眼便看到了朝着自家大营,撒欢地跑的袁绍军的刀盾兵。

    终于放出来的两军骑兵,那里会错过这乘胜追击的机会

    撒开马蹄子便追了过去。

    韩成身边的司马懿见骑兵朝着袁绍军的刀盾兵追去,不好意思地对着韩成说道“主公,属下以为此时追击不妥。但又说不出什么不妥来,请主公定夺是否追击”

    司马懿不是在谦虚,他说的是真话。

    此时的司马懿虽然满腹经纶,但毕竟经历有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