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水贼管承-《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2/3)页
    从某种关系上来讲,曹操和管承属于‘盟友’,而非‘敌人’。
    投靠自己的‘盟友’,至少不用担心自己的性命之忧。
    曹操对于管承来说,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对于投靠之事,荀彧并没有和曹操说起过。
    第一个原因是公家的。
    荀彧的身份地位,完全能代表曹操决定此事。
    第二个原因是私人的。
    荀彧的心,还是向往汉朝的。
    荀彧辅佐曹操的目的:是想把曹操变成‘拨乱反正’的‘能臣’,而不是‘自立为帝’的‘诸侯’。
    既然是‘拨乱反正’的‘能臣’,自然是不能和贼有勾结的。
    至少在明面上,是不能这样做的!
    自古以来,官贼不两立,若官都开始和贼勾结了,那大汉朝,还能有救吗?
    荀彧的梦想,还能实现吗?
    即使荀彧有‘王佐之才’,也无力回天吧。
    ......
    第二日正午,黄珍便接到了荀彧的书信。
    荀彧的能力,掩盖了他的才华。
    大家不要忘了,他也是满腹经纶之人。
    短短的一封书信,即将劝管承出兵的目的表达的清清楚楚,又将事成之后的收获,说的是天花乱坠。
    其中,还为管承分析了当下的‘大势’。
    只要管承是个贼,不是李儒那样的聪明人,就不由他不动心!
    这就是有文化的能力!
    然而,还有最主要的一点:荀彧的这份书信,并没有一丝丝透露身份的消息,即使别人拿到这封书信,也无法追踪其来源。
    这就是荀彧的高明之处了:劝人出兵,却没有给人留下一丝把柄。
    黄珍看完书信后,立即对着府中的一个心腹家丁说道:“你速去通知大老爷,就说可以捕鱼了。”
    这是黄珍和管承之间的暗语,大概的意思是:上岸说!
    家丁听后,出了府门,朝着海边走去。
    ......
    并州太原县,大将军府中的书房里。
    韩成正在聚精会神的看着面前的‘情报’,谋士李儒,徐庶以及从事杜袭,赵俨等四人站在韩成的对面。
    好巧不巧,这份‘情报’,说的正是管承之事。
    原来,自韩成准备争夺青州之后,除了让郭图出使凉州,促使凉州人马出兵之外,还让情报营打探关于青州的一切消息。
    毕竟,一旦大战起,任何一个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任何一个细节,可能都是决定大战结果的因素。
    故而要在大战之前,将所有的因素打探清楚了,这样,才会在大战中胸有成竹,稳操胜券。
    在情报营的多方打探之下,居然将管承的详细信息打探了出来。
    在奋武军刚刚占领东莱郡之际,情报营就听到过关于管承的传说。
    有的百姓说管承是‘妖魔化身’,三头六臂;有的百姓说管承是‘恶魔附体’,三面六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