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罪孽(二)【第二更】-《名门闺煞》
第(2/3)页
公孙慕得了这句话便放心了,说道:“既然如此,孙女先告退了”
老夫人拍了拍她:“去吧。闪舞.”
此时长柏阁中只剩下二人,老太爷见发妻面色仍有不豫,便劝道:“世族庞大,族人众多,有那么一只两只的蛀虫也不奇怪。重要的是,咱们既然担当重任,也要擦亮眼睛,才能化险为夷。”
老夫人瞪他一眼,“这种道理不用你跟我讲。”
老太爷一噎,干笑一声道“那是那是,夫人掌家多年,这种事情何须老头子来提醒。我是怕你伤神伤身,毕竟都到了这个年纪。”
两人对视一眼,都有些庆幸,有时候一件事能不能成,当真要有几分运气跟着。
比如说,当初族中决定阻止公孙岚来靖国,甚至不惜要杀了她,以防公孙家与穆家反目,影响将来的大事,然而只因为公孙羡一时留手,公孙岚竟成了家族顶梁柱一般的存在。
公孙荼的身后事办的及其简单,一生坎坷琐碎极力挣扎,最终还是消散于阴谋算计之中。与她有关的一切,很快就消失在京都大大小小的事件里,无人再留意。
时值初冬,百姓们没了听书品曲的闲情,名仕们也少了煮酒东篱的雅兴,因为靖国与百盟情势胶着之际,北戎企图染指边城的财富和资源,频繁扰边,不少难民四处奔逃,京城各世族也都要旁支或老家在各地,一时间人心惶惶。
然而朝堂局未明,太子之位空悬,各地节度使皆想隔岸观火,以各种理由推脱,不肯在此时调动兵马搅入到这场兵祸之中去做先锋,生怕损兵折将难以应对将来的储位之争。北山啸则雷霆大怒,呕了一大口血之后,抱病不朝。
京中各处风声鹤唳。
好在肃王虽然卸甲在家,却一直在朝中拥有极高的声誉,有他时时提点,朝野官民倒也没出什么乱子。
肃王这日进宫求见君上未果,便转身去了寿坤宫见太后。
“有了千粮饼,有了司南石,有了黑鬃铁蹄,正是将戎族制服拾起归顺的好时机。”
太后安坐在嵌宝金榻上,端着青瓷莲花纹茶盏沉吟许久,才开口说道:“当初为了收拢皇权,君上采取尊文臣轻武将的国策,生怕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他这么做也并非错了,但过于专治,就会导致地方军政无力凝结,轻易不肯将自己那点家底交出来。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即便是帝王,使唤人也需放点血才是。”
肃王也很无奈,北山啸则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在是骑在老虎背上下不来,各地节度使谁也不肯出来给他一个台阶下,生怕被揪出去顶缸,因此连头都不敢冒。换句话说,谁又敢主动跟北山啸则讲条件要好处?所以,就僵持住了。
“君上怕攻打戎族折损精兵良将,到时弱于百盟,这才想让各地节度使筹措军粮兵马。但那些人岂是轻易好摆弄的?你推我,我推你,谁也拿不出个真章来。”
“哼。”太后冷冷道:“咱们的君上就窝里斗的时候能耐,他要是真有点做帝王的血性,就该把目光放的长远,把心思放在国家上,重用贤才良将,为我大靖练出一支无坚不摧的军队来!而不是整日疑神疑鬼,对那些有本事的人严防死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