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把酒话桑麻-《北宋穿越攻略》


    第(2/3)页

    方仲永先谢过了张攀龙的豪爽,微微一笑道:“钱财的事儿,自不能让哥哥吃亏。小弟是想请哥哥帮忙买些鲢鱼和青鱼的鱼苗,越多越好。要是能有些泥鳅、黄鳝,就更好了。”

    张攀龙奇道:“家里倒是养了些锦鲤,送你些观赏不好吗?为何要青鱼和鲢鱼,还要那肮脏的泥鳅、黄鳝?”

    方仲永道:“本地池塘中多是鲤鱼、鲫鱼,刺多肉少,油水也不足。做为吃食,只能品味、喝汤而已,用于果腹就有些不济了。青鱼和鲢鱼肉多而肥,且只需喂些青草、豆粕,甚至是粪便。若喂养得法,半年就可长个三四斤,虽不及鲫鱼汤味美,农家果腹却是绰绰有余了。”

    “那泥鳅、黄鳝是一样的养法了?”

    “非也。只需在那稻田里放些泥鳅黄鳝,无须人去喂养。等收割了稻子,泥鳅黄鳝也长大了。稻田里的水一放空,三五顽童即可捕捉。无论是红烧还是油炸,那可是美味啊!”说到这里,方仲永吸溜了一下口水——他想起了美味的盘龙鳝。

    说话间,到了方家。方父对本县二把手的公子的大驾光临,实在是有点儿受宠若惊。他悄悄地把方仲永拉到一边:“你也太不懂事儿了,怎么不知道提前言语一声。那张公子每天锦衣玉食的,能吃惯咱家的粗茶淡饭?”

    方仲永一笑:“父亲不必担心。如果他真是我的朋友,定然不会在意吃喝些什么。如果因为我们家没有竭尽全力地去奉承他,他感觉受到了怠慢而生气,也就不是真正的朋友,不交也罢。再说了,咱家什么时候又粗茶淡饭了?您和母亲切不可过于节省啊!”

    方父有些不自然地说:“没有节省,没有节省,跟你在家的时候差不多。”见方仲永不信,才又道:“不都是你娘!说你读书花费钱财的时候多,以后还要成亲,就想着能省一点儿是一点儿。鸡鸭鱼肉还是经常吃的,你不用管了!”

    方仲永眼睛一酸,因为前世的奶奶也经常说类似的话,平时自己却是一个鸡蛋都不舍得吃的。

    父亲见方仲永眼眶红了,不由得慌了:“你哭啥?我和你娘吃得好着呢?不信,你到各家看看,就咱们村谁家吃不起肉?”

    也是。自从村民们领了方仲永的鸡苗鸭苗、牛犊羊羔之后,生活也逐渐的好起来了。

    杜甫有诗云,润物细无声。

    渐渐地,孩子们的脸红润起来了;鸡鸭的数量多起来了;碗中的粥也变得稠起来了;学堂里的读书声也大起来了。熊孩子们课余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某家领到几只羊羔的熊孩子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初一,放羊;初二,放羊;初三,放羊……十一,不想放羊,挨揍了;十二,放羊……(参见胡适先生戒赌趣事。)

    当然,方仲永的身高也高起来了。十三岁的少年竟已有五尺三寸(约合160厘米),放在后世着实平常,但在当下也当得起“翩翩浊世佳公子”的称谓了。随之也带来一个方父认为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方仲永的体重超过了一百二十斤,粉嘟嘟的看起来香甜可口很讨人喜欢的样子。

    当然了,吃得起和舍得吃、放开吃还是有差距的。方仲永家就属于可以放开吃的类型,只看父母是否能够改变一下节省的恶习。之所以说是恶习,是因为方仲永始终觉得节约是美德,节省恐怕就是一种无奈了。

    方仲永不再多想,安排起了菜单:“红烧肉来一大份,蒸排骨也要,卤好的猪耳朵切一盘,管保他张攀龙吃撑了。对了,把孩儿种在盆里的青蒜、芫荽(香菜)多撒一点儿。我来做红烧肉和蒸排骨,您去切猪耳朵就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