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挑衅-《扶蜀》
            
            
            
                
    第(1/3)页
    成都城外。
    城北,青山。
    从成都城一直到绵竹、北至江油、南临乐山,这一大块面积都是成都平原所在。
    也就是后世常说的“川西平原。”
    巴蜀地区,一向表里山河,外围山石陡峭、山道虽纵横密布,可却险峻异常,难以通行。
    这也就造就了蜀中地区易守难攻的基础。
    可事实上,蜀中极似一个特点“外紧内松”。
    就是在外部各道关卡俱在的情况下,如剑阁、鱼复天险都挡住敌军的情况下,那巴蜀自然稳如泰山!
    可一旦外部关隘告破,那蜀政权危矣!
    这是毋庸置疑的!
    因为连重重险关,一座座高山都无法抵挡的时候,蜀军真的还能在成都平原上对抗敌军么?
    青山,自然也算是屹立于平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坐落于成都郊外北约二十余里处,山势约莫数丈有余,高耸入云!
    从下方一眼望却,仿若有层层叠叠的浪花在上方飘荡着。
    ……
    而此时,关平却领着庞德,刘伽二人脚步不停,迅速向青山内部行去。
    山中。
    青山山势险峻,山道纵横而又狭窄。
    一条蜿蜒细长、左右宽不过一尺的山道上,关平一行不由缓慢通行着,行了半响,他不由长吐口气,叹道:“这确定是这座山里最好的路了?”
    “我咋看不出来?”
    定神又看了看脚下崎岖不平、瘆人的碎石,他不由发出了细微的轻叹。
    听罢,从旁紧紧持刀护卫于一侧,并且警惕性十足的庞德不由回道:“少将军,这的确是最青山最好走的了,其他的恐怕都比这条道还难通行。”
    说完,另一侧的刘伽并未言语,面色依旧严肃,不过却附和的点了点头。
    一边行进着,一边轻轻说着:“真不理解这些隐居之人都是什么想法,真当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了便能从红尘当中解脱出来?”
    “思想倒是真够奇葩的……”
    这一刻,关平轻轻摇头,却是难以想通。
    古人大都喜欢隐居,都说隐居能够修身养性。
    可事实上,人真的能独居么?
    从数千年的发展史来看。
    人显然是群居动物,而不是独居者。
    因为,最初人类便是从单体生活绵延到群居生存,也就是最开始的部落制度。
    当时由于没有“国”的概念,部落也就是将人给召集起来,一同栖息、生存,共同抵御着洪荒之力的侵袭,以及猛兽的袭击等等……
    在到后面,人也都组建了自己的小家。
    直至最后发展成为了国,才让人类绵延不绝,发展壮大!
    家国,家国,有家才有国。
    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没有对错可言,因为两者就是相互紧密联系并且密不可分的。
    此刻,来自后世的关平当真是很难理解,隐居的意义是什么?
    当真有用?
    想了好半响,还是毫无头绪,他不由苦笑一番,遂扭头说着:“走吧,加快脚步登顶吧!”
    “我倒要看看,所谓的刀神又是有多古怪?”
    此言一出,三人便瞬息间加快了脚步,快速行进在碎石所铺的山道上。
    此次,关平前往青山山顶,要面见的正是诸葛亮所说的那位被称为“制刀神将”的刀神蒲元。
    行进到半山坡下,此时一旁的庞德却是不由想着什么,眼珠暗动,好似思索到什么一般,侧声道:“少将军,此次既是主动求见又有求于他人,为何不带点礼物以示见面礼呢?”
    闻言,关平缓缓扭过头,蹙眉说着:“没必要……”
    说罢,眼见着侧旁的庞德却是面色无解,眼神疑惑,他不由轻笑着:“令明,你不必如此深究。”
    “你以外,似蒲元这样隐居山林数年不出的老古董,他当真会为这点礼物感动?”
    “会为了这点礼物就心神亢奋,答应我等的请求?”
    话落到一半,关平面色严肃,自言自语道:“事实上,远远不是那么简单的!”
    “想要让这种隐居的老油条帮忙?”
    “恐怕没点他所吸引的东西是压根不可能的。”
    话虽如此,可在说这席话时,他还是不约而同的想到了那位神机妙算、仪表堂堂,头顶着一柄王冠,手执羽扇的男子。
    他一直弄不懂,诸葛亮竟然能与这类人混为一谈!
    按理说,二人志向是远远不尽相同的!
    蒲元想的是远离市井是非之地,而独自归隐山林。
    可诸葛亮想要的是什么?
    看看史书便知道了。
    青史留名,独掌大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