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日军第六师团长稻叶四郎和第九师团长*口季一郎知道他们要夹击的是八路军教导师主力,但并不知道是八路军教一旅、新一旅和骑兵旅。因为八路军南下部队在皖东北隐蔽的时候使用的番号只有一个,那就是八路军苏北支队。那些向日军报告情报的汉奸们虽然看到了八路军有大量骑兵和车队,但他们同样不知道八路军的番号。这样一来,稻叶四郎和植口季一郎虽然防备着八路军装甲部队投入战场,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见过装甲集团闪击是什么样子,脑海里没有那种概念。 可惜的是,现在天已经黑了,掩护了八路军,也掩护了日军。八路军三个炮团的目标只能是那些正在开炮的日军炮兵阵地和亮着车灯攻击前进的车辆,不可能对以大队、中认为单位实施多路进攻的步兵进行毁灭性打击,影响了炮击效果。 而且,炮击时间也不可能长,因为敌情已经清楚了,洪庄以西之敌配备有一个重炮旅团,那些炮口径大、射程远。一旦被它们瞄上,八路军的炮兵阵地也就危险了。就这,当三个炮兵团开炮的时候,大地都为之一震,成群的炮弹划过夜空,向东线的日军各个炮兵阵地落去,很快就把日军的炮兵阵地给笼罩了。 到了这个时候,稻叶四郎和*口季一郎才明白他们的对手是多么可怕。不过他们都久经战阵,慌而不乱,一面命令炮兵转移阵地,一面严令各进攻部队做好反击八路军逆袭的准备。 更大的打击到来了,在炮火掩护下,八路军装甲机群出动了,装甲团打头,教一团、教二团的装甲车和加了护板的汽车在后大开车灯,马达轰鸣着向东线的小鬼子压去。 先倒霉的就是在陇海路北担任侧翼攻击任务的日军第九师团第六师团第巫联队。这支部队以坦克、装甲车为掩护,进攻态势积极,已经攻到了牛山镇东面的坞墩一带,与教五旅部队开始交火。 一见八路军装甲集团出动,第35井米告大佐因为战前按照师团长*口季一郎的要求作了预防八路军装甲部队反突击的准备,心里并不是很惊慌,一面命令部队就地转入防御,一面命令配属第35联队指挥的日军坦克迎上去与八路军坦克展开炮战。 这小鬼子常设师团就是不一样”让他们展开部队的话,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确实有板有眼。这不,小鬼子坦克与八路军坦克缠斗,鬼子步兵也都嗷嗷叫,抱着**包、举着读书阁烧瓶向八路军坦克猛扑,妄想炸毁坦克或与坦克同归于尽。特别是*口季一郎把第九师团唯一的一个射炮中队配给了第三十五联队指挥”别看炮不多”那却真正是坦克的克星。 装甲团长赵大河一见小鬼子用射炮接连击毁了自己三辆坦克,连只有,粥的鬼子坦克队也敢上来纠缠,心道来得好,马上通过车载电台命令紧随坦克之后的装甲车、汽车消灭企图炸坦克的日军步兵,命令集中炮火摧毁日军射炮阵地、迅消灭日军坦克。 日军两个常设师团的坦克也不少,问题是日军没有集中使用坦克的习惯,6军士官学校和6军读书阁的教科书上写的明白,战车的作用是掩护步兵进攻。整今〖日〗本6军也只有冈村宁次在南昌会战时主动集中使用了一次坦克”取得了成效。但是,就是冈村宁次,他也只是集中使用坦克作为突击力量使用,远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装甲集团作战。上次日军装甲旅团从青岛出参战,本来是可以作为单独的装甲集团使用的”可惜杉杉元个笨蛋元帅,他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装甲部队作战理念,只是把装甲旅团当成了开路先锋使用。这不,第九师团原本有一个战车大队,*口季一郎和稻叶四郎为了加强各部队攻势,把第九师团战车大队配属给了各进攻部队,分给第35联队的就只有一个中队,粥战车和12辆装甲车。 应该说,日军与教导师的差距不是装备上的差距,而是战术思想上的差距。 随着赵大河的命令出,装甲团两个坦克营一分为二,一个营集中炮火对日军的射炮阵地来了个炮火覆盖。一个营集中对付日军坦克。 小鬼子一个射炮中队只有四门炮,数量虽少,但是它就是用来对付坦克的,射高。八路军坦克虽然边做规避动作边开炮,还是又有四辆被日军射炮击中。这下算是把八路军装甲团的战士们激怒了,不但坦克炮击中炮击,连汽车上的步兵炮都参战了,一顿猛烈的炮火覆盖,小鬼芋的射炮阵地终于哑火了。就这,八路军坦克手们还不解气,硬是把坦克开上了日军射炮阵地,把侥幸活着的鬼子射炮兵碾压成了肉末。 解决了日军射炮,装甲团两个坦克营包围了日军坦克,冲到跟前开炮,按赵大河的说法那叫坦克上刺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