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朱皇帝的底气-《埋葬大清》


    第(2/3)页

    想到这里,已经被吓到惊骇欲绝的曾诚当即忍不住噌的一下站起身来,向着朱皇帝正色拜道:“陛下三思!”

    朱皇帝呵的笑了一声道:“三思?曾卿让朕三思什么?”

    被朱皇帝这么一句,刚刚还憋了一肚子话想要劝谏的曾诚却忽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说你朱皇帝钓鱼是错的?还是说伱朱皇帝钓鱼是对的,但是不能想着抽水清塘?

    怎么说,都不对!

    迟疑了好半天后,曾诚才吭吭哧哧的说道:“陛下,现在倭国那边儿正在为了麻风病而头疼,臣听说光格贱仁与宽宫惠仁父子有将麻风病传入大明的狼子野心,且大明正在奥斯曼用兵,再加上那些生员所牵连起来的大案……若是由锦衣卫和东厂一直追查下去,只怕会……只怕……”

    只怕了半天,曾诚还没敢直接说出江山动荡这四个字。

    然而让曾诚没有想到的是,朱皇帝却呵的笑了一声,反问道:“只怕什么?只怕江山动荡,处处烽烟?”

    曾诚沉默了下来,然而朱皇帝的脸上却挂起了一丝充满嘲讽的笑容:“这天下是朕的,也是千千万万大明百姓的,朕要做的是为千千万万的大明百姓和他们的子孙后代谋福利,百姓会反对朕?只要百姓不反,那些乡贤士绅、豪商巨贾,朕就是由得他们反,又能如何?”

    眼看着曾诚和刘鹤鸣还是一副心惊胆战的模样,朱皇帝却是干脆摇了摇头,说道:“你们也用不着担惊受怕的,大不了就是再上一次孟良崮。”

    曾诚鼓足了勇气,反驳道:“陛下能再上孟良崮,可是天下百姓还愿意跟着陛下再上孟良崮吗?陛下是对的,但是百姓就一定会知道陛下是对的?或者说,陛下能再上一次孟良崮,天下百姓也愿意跟随陛下再上孟良崮,可是就算陛下再上一次孟良崮,难道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这一回,反倒是朱皇帝沉默了下来,因为曾诚说的也是事实。

    现在的大明是什么情况?

    虽然有这些乡贤士绅和豪商巨贾们想要折腾,但是大明百姓的日子却还算是好的,虽不能每天大鱼大肉,但是偶尔也是能吃得上肉的,过年也能穿得上新衣,说一句能吃得饱也能穿得暖也完全不过分。

    对比起所谓的糠钱剩世,这已经是千千万万老百姓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已经能过上好日子了,那还会有百姓愿意再乱起来吗?

    朱皇帝不会过分低估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但是也不敢高估老百姓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朱皇帝也没办法保证,就算全天下的老百姓愿意跟着他再上一次孟良崮,下一次就能完全避免类似的情况。

    说白了,现在大明朝堂和地方上那些参与进来的官老爷们,他们原本不也有很多都是跟着朱皇帝上过孟良崮的?

    人心,是会变的。

    同样是沉默了好一会儿后,朱皇帝才淡然无比的说道:“朕现在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但是朕唯一不担心的,就是天下的老百姓是否能理解朕。”

    大唐太宗李二曾经说过,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重八也说过,四民之中士最贵,民最苦。

    从李二和朱重八所说的话就不难看出,李二和朱重八都知道百姓的生计艰难,也都看到了百姓才是江山社稷的最大基本盘,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李二利用门阀世家和科举来治天下,朱重八利用科举和乡贤士绅们来治天下。

    归根结底,问题就出在了信息的传递上面。

    朝廷与百姓间的信息传递需要满足两个要素,一是信息本身,二是信息载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