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公孙三败-《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1/3)页

    战场上的局势,向来都是瞬息万变的。

    若作为一名合格的将军,总是会抓住那转瞬即逝的战机,从而取得一场战争的胜利。

    鞠义,就是这么一个善于抓住战机的优秀将军。

    当韩浩率领的奋武军骑兵将单经的公孙瓒军击败后,便像一朵飘过的‘云彩’一样,不留任何痕迹的撤走了。

    鞠义便立即率领手下的冀州军军士,迅速地收割了此战的战利品—将近四千多人的俘虏。

    虽然这军功,鞠义拿的不是很心安理得;但是鞠义还是毫无犹豫地拿下了。

    这四千多俘虏的庞大军功,不仅能让最近一直坐‘冷板凳’的鞠义扬眉吐气;而且会让鞠义在军中的威望再上一升一个高度。

    而这时,已经退到狐奴县城中的单经,看着城外的鞠义大军。

    想战,却又不敢;想不战,却又不甘。

    只能看着冀州军的士兵,不断地收缴着自己曾经手下的士兵们的兵器,然后将这些士兵们聚到一起,当做俘虏对待。

    “这些士兵原来都是我的,可是现在,成了冀州军的了。”

    此时的单经心如刀割,却又无能为力,还带着强烈的后悔感。

    “自己嘚瑟什么,为什么要出去对战,好好地据守城池不‘香’吗?”

    鞠义收编了降卒,知道若此时攻打狐奴县,损失惨重的单经定然拼死抵抗。

    于是乎,鞠义将大军重整一番后,便直奔安乐县和徐无县而去。

    这两县的守将公孙续,公孙范正和乌桓族骑兵以及鲜卑族骑兵打的难舍难分。

    忽然得到了鞠义率领大军到来的消息, 便一边退回到城池中固守,一边派人向鲍丘的公孙瓒求救。

    鞠义见两县守将据城不出,也无良策,只好让士兵将这两县团团围住,看看能否施“围城打援”之策。

    在鲍丘的公孙瓒得到了公孙续和公孙范的求救消息,却没有出兵相救。

    并不是因为公孙瓒看出了鞠义的“围城打援”之策,而是因为公孙瓒的薄情寡义。

    因为公孙瓒得到消息后,便通告全军:“安乐县和徐无县的守将皆是我公孙瓒的家人,但我不去救他们。

    因为我只要救了他们两个的其中一人,那么以后我手下的众将领被敌军围困时,只会等待救兵来救而不肯勇猛作战。

    不仅有损我公孙瓒的威名,而且会丧失斗志,必然是一个失败的局面。

    但是现在我不去救他们,他们定会自我勉励,奋勇杀敌,这才是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唯一道路。”

    这番话,说出了公孙瓒的薄情寡义,是公孙瓒的第一个失败的原因。

    ......

    公孙瓒以为凭借自己在军中的威望,说出这番话后,士兵们必然会士气振奋,奋勇杀敌。

    却不想,众士兵听到公孙瓒的这番话后,大多数人都是心中不安,士气全无。

    自己的家人都见死不救,当我们这些非亲非故的士兵遇到困境时,怎么可能指望的上呢?

    阎柔见公孙瓒军的士兵们大都萎靡不振,便知道这正是到了出兵致胜的好时机,率领手下大军朝着公孙瓒军杀去。

    公孙瓒军不敌,被阎柔击败,斩杀了五千多人,投降者也超过两万余人。

    公孙瓒仅仅带着不到三千余人的兵马逃回到渔阳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