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改革不是做样子-《三国之铁骑南下》


    第(3/3)页

    而黑青龙军没了少数民族之后,阵型更加整齐,攻击力又强大了几分。

    韩成看后,不由地心道:“很多事情,不能强行改变他的天性。

    少数民族之人,自由惯了,阵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拘束;

    而汉族人,规矩惯了,自由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阻碍。不如成全他们,该自由的自由,该拘束的拘束。”

    改革军队的第二步,韩成的护卫军。

    韩成,现在是大将军了。

    大将军,则是军方中最厉害的人物。

    他的护卫军被别的军队所打败,是一种巨大的耻辱。

    对奋武军士兵的士气也是一种巨大的损伤。

    毕竟大将军的护卫军,应该是奋武军中最精锐的军队了,要不然,凭什么护卫主公?

    这样的军队却败了,奋武军的士兵怎么想?

    在多种原因之下,韩成重新组建了护卫军。

    首先,在数量上做出巨大的变更,由原来的三千人,变成现在的两万人。

    然后,在质量上,做到严格要求,‘宁缺毋滥’。

    高顺训练的精锐军队‘陷阵营’,扩展到一万人,其中五千人加入到护卫军中。

    其余五千人补充放在最前线的军队,一年一轮换,以此来保持最强的战力。

    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则是从青龙军和破阵军中,选出的精锐之军。

    这些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年,都会和军中最优秀的战士进行交换。

    能者上,庸者下!

    韩成的护卫军,不仅享有最好的福利和待遇,而且还是一种荣耀。

    你不好好努力,凭什么要你?

    在其位,必谋其政。

    这样做,既可以激发军中将士的斗志,又能让护卫军保持斗志,不被高待遇迷失自己的方向。

    毕竟,没有最强的军队,只有最努力的军队。

    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突破自己,才能永久的保持‘天下最强军队’的称号。

    改革军队的第三步,普通士兵分三等—州兵,郡兵和县兵。

    身体素质最好的,忠诚度最高的,训练最刻苦的,皆可选为州兵;次一等的,则可选为郡兵;再次一等的,只能选为县兵。最差的那些,直接提出军队。

    州兵的伙食好,待遇好,福利好,战争之时,要敢于冲锋;

    郡兵的伙食差一些,待遇也差一些,福利也差一些,战争之时,可用于防守;

    县兵的伙食、待遇、福利,都是最差的。战争之时,只能干点运粮的杂活。

    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改革过程中的普通士兵拥有急迫感。

    人,都有安于现状之心,时间长了,士兵便会安于现状。

    但现在有没有仗打,等待就是最好的做法。

    只有采用这种激励方式,才能让士兵保持战力,要不然,三年之后,还没打冀州的袁绍,自己就是一队‘老爷兵’了。

    毕竟,改革是为了发展,变得更厉害,而不是做做样子。

      


    第(3/3)页